一、板書的概念及分類
(一)板書、板畫的概念
1.板書
板書是教師以教學內(nèi)容為素材、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在黑板上、投影片上(或用Powerpoint工具制成計算機課件),用書寫文字、符號或繪圖等方式,向?qū)W生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分析認識過程,將知識概括化和系統(tǒng)化,啟發(fā)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教學手段。板書技能是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也是教師應當具備的教學基本功。朱紹禹先生指出:“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lián)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
2.板畫
板畫是板書的一種特殊形式,板畫也叫黑板畫,是教師在傳遞教學信息的過程中,以簡練的筆法,將事物、現(xiàn)象及其過程描繪而成的生動形象的特殊板書。板畫能突出事物或現(xiàn)象等的本質(zhì)特征,示意過程。板畫是以線條、一筆畫、簡筆畫、漫畫、素描等方法繪制的形象畫、模式圖或示意圖等圖畫形式來代替抽象的文字符號。為真正發(fā)揮板畫的教學功效,教師需要掌握板畫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與教學語言有效結合,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跟聽覺配合。
(二)板書的分類
板書一般分為主板書和副板書兩種:
主板書:又稱正板書、中心板書、要目板書或基本板書。它通常寫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等,主板書是課堂板書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副板書:也稱附屬板書、注釋板書和輔助板書,主要在黑板一側(cè)寫出的零散的分析與演釋過程,或單個的字詞句等,起到提示知識的作用。副板書是對主板書的補充和輔助說明,所以一般隨教學進程隨時檫掉或擇要保存。板書的原則及功能
(一)板書設計應該堅持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板書是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板書必須對教材加以高度概括和濃縮。做到重點突出,綱目分明;因果從屬,有機聯(lián)系;渾然一體,了如指掌。標題的選擇,更要反復推敲,起到畫龍點睛和統(tǒng)攝整板的作用。
2.系統(tǒng)性原則
板書要特別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要抓住知識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展現(xiàn)出知識的層次,要條理清晰、詳略得當。教師應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周密計劃和精心設計,確定好板書的內(nèi)容格式,在教學時才能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一塊黑板分為三部分,主體部分在中間(主板書),應占黑板的五分之三,左右空出的部分(副板書)可以寫其他輔助性的東西,如簡筆畫。
3.科學性原則
板書的用詞要恰當,語言要準確,書寫要正確,不寫錯字、別字、病句,筆順正確;不寫任意簡化字、不寫繁體字,不生造詞語。表達要規(guī)范、線條要整齊美觀。板書要讓學生看得懂,引發(fā)學生思考,避免由于疏忽而造成意思混亂或錯誤。
4.多樣化、趣味性原則
板書的文字、圖表、格式要靈活多樣,不斷有新的變化,既整齊、規(guī)范、美觀,又有新意、奇特之處,使學生感到生動、活潑、趣味橫生。
5.簡練性原則
板書設計要精練、概括,即用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就要求教師在板書語句的選用上下功夫,力求簡明、精煉、爭取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出復雜的內(nèi)容,抓要點,抓關鍵'不要不分輕重、不分主次。
6.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式教學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啟發(fā)式的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包含于教學全過程的方方面面。例如,板書中的一個問號、一個箭頭、一個括號等,都可以激起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探討的興趣,激發(fā)起它們的求知欲。
7.示范性原則
教師的板書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書寫習慣。因此,教師的板書應該規(guī)范、準確、整齊、美觀,切忌龍飛鳳舞、信手涂抹,不倒插筆,不寫自造簡化字,一字一句,甚至標點符號都要有所推敲。
8.即時性原則
即時性,就是要掌握板書的最佳時機,當師生都覺得不吐不快時,以板書代言;正值學生感到朦朦朧朧之際,教師的板書一字一句使之恍然大悟,受到啟迪,如雪中送炭,可以說板書是教學的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
9.可觀性原則
板書設計要追求藝術的美感,要精心設計,刻意書寫,使整個板書的布局格式與內(nèi)容安排成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梢杂镁珶挻_切優(yōu)美的語言再現(xiàn)內(nèi)容美;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顯露色彩美;可以用優(yōu)美的布局、精心的設計,規(guī)范的書寫,體現(xiàn)造型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