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個案法就是對某一個體或群體組織在較長時間內(nèi)(幾個月、幾年乃至更長時間)連續(xù)進行調(diào)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資料,從而研究其心理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的方法。對幾個學生的追蹤調(diào)查,最好用個案法。
2.D[解析]教師的成長需要經(jīng)歷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三個階段的發(fā)展,最終變?yōu)槌墒斓慕處煟炀毜目刂普麄€教學過程,作為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主要標志是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
3.A[解析]教育心理學必須學習的心理內(nèi)容有學生的學習、學習遷移和學習動機。
4.C [解析]態(tài)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nèi)部準備狀態(tài)或反應的傾向性,決定個體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務,即決定行為的選擇。5.D[解析]認同的含義是指在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
6.C [解析]心理測驗是為心理評估搜集數(shù)據(jù)化資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測驗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人格測驗包括多項人格調(diào)查表、興趣測驗、成就動機測驗、態(tài)度量表等。
7.C [解析]概念學習是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并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應。
8.B [解析]先行組織者策略是奧蘇貝爾教學原則之一,他提倡的是接受學習。
9.A[解析]組合律表明,凡是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xù)、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清晰的感知。
10.D[解析]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由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創(chuàng)立。11.A[解析]在接受學習中,新觀念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的聯(lián)系有三種:下位、上位與組合。原有觀念為上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下位觀念,這一接受學習稱為下位學習。原有觀念為下位的,新學習的觀念是原有觀念的上位觀念,這一接受學習稱為上位學習。當新的命題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特殊觀念既不能產(chǎn)生從屬關系,又不能產(chǎn)生總括關系時,它們在有意義學習中可能產(chǎn)生聯(lián)合意義,這種學習稱為并列結合學習,也稱為組合學習。
12.A[解析]個體做出某種行為或反應,隨后或同時得到某種獎勵,從而使行為或反應強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過程,稱為正強化。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改善工作條件和人際關系、提升、安排擔任挑戰(zhàn)性的工作、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學生由于進步明顯,老師取消了對他的處分,是一種鼓勵措施,屬于正強化。
13.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中最具有動力色彩的成分。
14.C[解析]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A項是6—11歲這一年齡段所面臨的危機;B項是4_5歲這一年齡段所面臨的危機;C項是12—18歲這一年齡段所面臨的危機,而12—18歲相當于初、高中時期,由此可知,中學生所面臨的危機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D項是2—3歲這一年齡段所面臨的危機。
15.B[解析]智力的群體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結論有:(1)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
二、填空題
1.行為 人本2.學習內(nèi)容或?qū)W習結果3.辨別 概括4.背景知識的多少
5.自我認識 自我體驗 自我監(jiān)控6.正
7.思維水平8.長時記憶
9.有意義10.語言個體11.他律道德12.認識與體驗13.結構遷移14.班杜拉
15.隨意識記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