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l897年,盛宣懷創(chuàng)辦的南洋公學,分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為小學,它是我國最早的公立小學堂 (這可算作中國公立小學的始祖)。
2.【答案】A。解析:目前,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將課程功能的轉變作為首要目標,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圍繞課程功能的轉變展開的。
3.【答案】A。解析:在古代社會,個別教學是教學組織的主要形式,如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都采用個別教學形式。
4.【答案】B。解析: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即教育的本質屬性。
5.【答案】A。解析:l922年,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國教育聯合會以美國學制為藍本,頒布了“壬戌學制”。而壬寅學制、癸卯學制、壬子癸丑學制都是以日本學制為藍本的。
6.【答案】A。解析:構成教學過程的要素有許多方面,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和視角進行分析,形成了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是構成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教師是構成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是教和學雙邊活動的中介,只有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使教和學雙方發(fā)生相互作用,否則就不可能有教學過程。
7.【答案】A。
8.【答案】A。解析:學校教育制度指狹義的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國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與主體,體現了一個國家國民教育制度的實質。
9.【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中核心和基本的內容。
10.【答案】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直觀性原則的內涵。
11.【答案】D。解析:按照教學反思反思者的人數,可分為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
12.【答案】B。解析:低年級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形式感興趣,而對學習內容和結果的興趣相對較弱,這說明初入學的學生學習興趣沒有選擇性,同時也沒有分化。
13.【答案】D。解析:小學低年級兒童的自我評價還具有很大的具體性,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外部行為和動作。至中高年級,兒童的自我評價開始從外表深入到個性的內部品質,其抽象性、概括性明顯提高。
14.【答案】D。解析:小學生觀察力的特點表現如下:目的性較差、缺乏順序性、缺乏精確性、缺乏深刻性。小學生的觀察力缺乏深刻性的體現是以感性經驗為主,缺乏思維活動的參與,使得觀察的深刻性不夠,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和表面特征,難以抓住事物的本質。
15.【答案】A。解析:努力因素歸屬于內部、不穩(wěn)定維度,任務難度因素歸屬于外部、穩(wěn)定維度,運氣因素歸屬于外部、不穩(wěn)定維度。
16.【答案】D。解析: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包括: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和探索規(guī)律。
17.【答案】D。解析:學生在教師教授后,因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麗而不由自主產生共鳴,紛紛產生遐想,這是學生自由、自主的反應,不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
18.【答案】D。解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要求關注所有學生的需求,所以在學習分化較大的班級中,應采用多種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19.【答案】B。
20.【答案】D。解析: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上好語文課并提高教學質量,就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訂教學計劃的基礎;是備好課、上好課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的前提和關鍵,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