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4 頁:多選題 |
第 6 頁:判斷題 |
第 7 頁:情景題 |
第 8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選題
1.B【解析】學校的辦學方向、水平、效益等各方面工作的評價都必須以教育目的為標準和依據(jù)。
2.C【解析】人因為某方面具有缺陷,而其他方面異常靈敏,說明個體身心發(fā)展具有互補性。
3.A【解析】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外部力量決定了人的發(fā)展,因此屬外鑠論。
4.D【解析】題干是教育無目的論的主要思想。
5.D【解析】題干是目標管理的解釋。
6.C【解析】人身權包括人身自由權、身心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等,因此它是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內涵最豐富的一項權利。
7.A【解析】沒有正確的道德認識就不可能產生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知是其他要素的基礎。
8.C【解析】德育內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guī)范,是受教育者內在化的客體。
9.C【解析】“習”與“溫”皆指復習、鞏固,因此體現(xiàn)了鞏固性原則。
10.B【解析】分組教學是為彌補班級授課的不足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11.C【解析】教育要擴大規(guī)模和加快速度,必須有足夠的人、財、物的投入,而這些只有在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實現(xiàn)。、
12.A【解析】環(huán)境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一
13.A【解析】任何一種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維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xiàn)的。
14.B【解析】論辯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
15.C【解析】通過對教育理論的了解可知,在教學的要求、內容上的“一刀切”嚴重違背了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
16.C【解析】讓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17.C【解析】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承擔教化任務的是教師,因此教師職業(yè)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yè)。
18.B【解析】教學大綱不僅是教師教學的直接依據(jù),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9.A【解析】布魯納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知識。
20.C【解析】復式教學是兩個以上年級內進行的,與學生多少無關,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多少,而且復式教學情景下,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只有C是正確的。
21.D【解析】“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現(xiàn)階段我國大力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這說明道德具有繼承性。
22.C【解析】《論語》是孔子的言論集,匯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倫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23.A【解析】校園文化是學校創(chuàng)立的為保證各種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
24.A【解析】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教育必須順應這些特點,才能收到預期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25.D【解析】每個個體在其早期與社會實踐接觸的機會少、范圍窄,更多地表現(xiàn)出的是自然屬性的一面。
26.C【解析】學科專家對學科的知識內容、發(fā)展趨勢、一般功能及其與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非常熟悉,所以他們的建議是確定課程目標最重要的依據(jù)之一。
27.C【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
28.A【解析】學習興趣、求知欲和責任感等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學習動機,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
29.A【解析】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30.C【解析】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課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