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沖刺試卷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荀子提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即人性趨向于邪惡,人們善良的行為是后天作為的結果!盎远饌巍,用禮義法度等去引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樹立道德觀念,是一種典型的“性惡論”觀點。孟子提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是一種典型的“性善論”觀點。
2.【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指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tǒng)一要求出發(fā),面向全體學生,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
3.【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稱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師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座右銘屬于道德修養(yǎng)法。
4.【答案】D。解析:二戰(zhàn)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tǒng)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
5.【答案】B。解析:所謂發(fā)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須適應人的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期內,施以相應的教育,促進該素質的發(fā)展。
6.【答案】C。解析:校園精神文化包括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觀念、共有價值觀、校風、班風、教風、學風、校旗、校歌、;、校報等。
7.【答案】D。解析:這句話是說勞心者作為統(tǒng)治階級,無需從事生產勞動,而勞力者作為被統(tǒng)治階級,通過生產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供養(yǎng)統(tǒng)治階級。這體現(xiàn)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分離的觀點。
8.【答案】B。解析:小學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小學德育目標對兒童在品德發(fā)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應的德育內容和方法,對兒童的政治意識、思想觀點和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影響,并引導兒童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兒童品德發(fā)展的過程。小學德育過程本質上就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guī)范個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而非簡單理解為品德發(fā)展過程。
9.【答案】B。解析:意志品質是指構成人意志的諸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韌性等幾方面。題干中有些學生經常缺交數(shù)學作業(yè)、在各項活動中也有一些同學叫苦叫累都是缺乏意志品質的表現(xiàn),故本題選B。
10.【答案】A。解析:直接導入是指教師直接闡明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目標和要求的導人方法。直接導入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
11.【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組織和形成班集體。
12.【答案】C。解析:完形—頓悟說與桑代克的嘗試—錯誤理論之間的明顯對立在于頓悟和試誤。
13.【答案】A。解析:班級組織建設是班集體建設的重要內容,班集體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共同體,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故有利于教育的原則是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
14.【答案】A。解析: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過去、現(xiàn)在,這體現(xiàn)教師勞動是沒有什么時間限制的,所以是時間上的延續(xù)性,所以選A。
15.【答案】B。解析:這句話出自《老子》,表達的意思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與能力。
16.【答案】C。解析: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富有成效的課外活動,大多是學生在教師和有關于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下獨立自主開展的;顒佑蓪W生自己組織、自己設計、自己動手。
17.【答案】B。解析:活動課程是相對于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而言的,由一系列活動組成。它側重于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如實驗、參觀、表演、繪畫、游戲、手工制作等;顒诱n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
18.【答案】C。解析:原文出自于《荀子·勸學》。大意為:干國、越國,夷族和貊族的孩子,生下來時他們的哭聲是一樣的,然而,他們長大后習俗卻不同,這是因為后天的教化使他們這樣的。故體現(xiàn)了后天教育因素對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19.【答案】B。解析:生物起源說認為學習是動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體現(xiàn)了動物這一本能。
20.【答案】C。解析:對于英語脫口秀,既想?yún)⒓,又有不想(yún)⒓拥姆矫,對于一個目標,有想要的,有想躲避的,所以是趨避沖突。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操作技能的訓練要求包括: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示范、講解是技能訓練的第一步.準確的示范與講解有利于學習者在頭腦中形成準確的定向映像,進而在實際操作活動中調節(jié)動作的執(zhí)行。一般來說,教師的示范要注意整體示范與分解示范的結合,并且注意示范時速度的控制。
(2)必要而適當?shù)木毩?/P>
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和途徑,對技能進步有促進作用。一般來說,隨著練習次數(shù)的增多,動作的精確性、速度、協(xié)調性、靈活性都會逐步提高。
(3)充分而有效地反饋
反饋是指在學習者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后,據(jù)此對其學習方法、計劃和目標作出相應的調整。反饋對技能的順利掌握有著重要的意義。
22.【參考答案】
教育目的包括國家的教育目的、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的教學目標三個層次。
(1)國家的教育目的。國家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培養(yǎng)人的總的要求,它規(guī)定著各級各類教育培養(yǎng)人的總的質量規(guī)格和標準要求。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結合教育目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點制定的各級各類教育的培養(yǎng)要求。
(3)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完成某一階段(如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預期變化。
23.【參考答案】
中等生。又叫“一般學生”或“中間生”,是指那些在班級中各方面都表現(xiàn)平平的學生。中等生有兩個共同點:
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現(xiàn)欲不強。
對中等生的教育應注意:
(1)重視對中等生的教育。因為對中等生的教育不僅關系到中等生自己的發(fā)展,而且關系到整個班級的進步。
(2)根據(jù)中等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教育。
(3)給中等生創(chuàng)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1)小組合作學習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在于小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組合作,才能使課堂達到高效。
材料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是貼近學習實際的、有選擇性、有一定難度的、具有思考價值的任務。并不是如材料中老師或學生隨意制訂的一個問題或任務。
其次.材料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前后座位的同學組合,光有小組合作的形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強調學生間的合作,但并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巧妙引導,特別是出現(xiàn)冷場或過熱場面的時候,要及時調控,保證小組學習合作有序,有效地開展。
第四,討論結束后請固定學生發(fā)言,也未曾注意讓小組學習中的每個成員機會均等地參與,許多學生知識處于“旁觀”“旁聽”的地位,并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最后。學生發(fā)言用“我認為”“我覺得”,表明學生自我意識過強,缺乏了合作意識。
(2)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即主動地自覺自愿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愿地學習。學習的“自主性”具體表現(xiàn)為“自立”“自為”“自律”三個特性。這三個特性構成了“自主學習”的三大支柱及所顯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探究學習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fā)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具有主動性、問題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創(chuàng)造性。
25.【參考答案】
優(yōu)點:上述片段中,教師重視喚起學生生活的回憶,引領學生親近文本,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在教師、文本、學生之間搭起了意義對話的橋梁。師生對文本的作用是積極的,獲取的信息是個性化的,學生的表達是發(fā)自內心的,整個學習活動是學生反復接觸課文語言.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和同學對話,實現(xiàn)了多元對話的過程。
缺點:片段中教師不管學生的答案與文本追求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只要與眾不同,教師就給予表揚,甚至是大力贊賞,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對改變唯一答案的弊端無疑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我們應該明確,這里追求的并不是違背文本和社會價值觀的個性閱讀。當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文本和社會價值觀發(fā)生矛盾沖突時.作為教師應及時發(fā)揮引導作用.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以上片段中,后三位學生的回答明顯已經偏離了文本追求的價值觀,教師應及時引導:“這些只是烏鴉的幾個小缺點,我們應該充分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了這樣的提醒,學生們就不會造成價值觀的混亂了。對于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理解應該以不違背文本和社會的主導價值為前提,應該合情合理。我們要尊重學生,但絕對不能丟棄正確的價值引導是非不分。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