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是教書的,與書本打交道是其“畢生的使命”,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生命的要素。然而,誠如部分媒體所言,“教書的不讀書現(xiàn)象”時下似乎已成為中小學校園里一道令人尷尬汗顏的風景,教師文化內(nèi)蘊的單薄膚淺嚴重束縛著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制約著教育觀念的更新與教育改革的步履,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學生。
我們可以批評某些教師的不思進取,可以指責社會風尚與評估機制的片面僵化,可如果有人就不吃這一套,反倒將一軍:不讀書又如何?
是啊,不讀書又如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生活中的好老師是個什么樣子。好老師首先得會講課。所謂會講,就是能把知識講清楚了,教會學生會做題,會考試;好老師還必須善于教學管理,對學生既要“管卡壓”,又要施以愛心,即恩威并施;好老師還要搞好與同事尤其是與領(lǐng)導的關(guān)系,學會團結(jié)協(xié)作。只要做到這幾點,也許你就是一個受學生愛戴、同事佩服、領(lǐng)導器重的好老師。
多少年來,評價教師過多地強調(diào)上面的顯性因素,而對教師的文化積淀、教育理念、人格修養(yǎng)等隱性因子卻很少顧及或者用畸變扭曲的標準去衡量,這其實仍是短視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平時人們談得最多的無非是學生考第幾,獎金拿多少,誰評上了特級。而誰讀了多少書、誰的理論水平有多高,似乎很少提及。也就是說,人們感興趣的是顯性因素,顯性因素“顯”上去了,自然是人生事業(yè)的大豐收。很多人陶醉其中,自我感覺良好。而隱形因子高也罷,低也好,反正誰也沒法作準確的評判,誰和誰又能差多少呢?
也許有人會說,應該改革現(xiàn)在的考試制度和評估機制,以引導教師們開拓視野多讀書。想法很好,但操作起來難度太大。聽一位去年參加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資格必經(jīng)的水平測試的同事講,試卷實在讓人大失所望,仍是高考(論壇)的那點兒內(nèi)容,說白了就是如何教學生應付考試。
其實,讀書的多少、文化內(nèi)蘊的厚薄有時是很難量化衡量的。讀書與否基本上取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是為了陶冶性情、充實心靈、裝點人生、輝煌事業(yè)。教書是飯碗,更是事業(yè),一個只把教書當作飯碗的人,是不會貪婪地如饑餓的人撲在奶酪上一樣扎進書籍的大海的。捆綁的辦法成不了夫妻,讓一個對讀書毫無興趣的人去做書蟲兒啃書本,實在有點勉強人家。
還是那句話,教師是培育人的特殊職業(yè),有思想的教師才可能培養(yǎng)出有思想的學生,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才可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千萬別讓自己只是在狹窄的胡同里做片面的教書夢,更不能忽略了育人這個至關(guān)緊要的百年大計。淵博的知識、深刻的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只能來自于讀書,來自于讀書后的漫漫求索。
讀書吧,老師們!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