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所得稅
重點、難點講解及典型例題
一、所得稅核算的程序
二、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yè)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具體來講:
初始確認時,資產的計稅基礎一般為取得成本;持續(xù)持有過程中,為資產取得成本減去以前期間按照稅法規(guī)定已經稅前扣除金額后的余額。
資產項目 | 計稅基礎 | |
1.固定資產 |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累計折舊(會計)-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累計折舊(稅法) | |
產生差異的原因:折舊方法、折舊年限不同產生的差異、計提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 | ||
2.無形資產 | 內部研究開發(fā)形成的無形資產(符合稅法“三新”標準) |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累計攤銷(會計)-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150%-累計攤銷(稅法) |
產生差異的原因:會計與稅法攤銷基數、攤銷方法、攤銷年限不同產生的差異、計提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 | ||
其他無形資產 |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累計攤銷(會計)-減值準備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減值準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累計攤銷(稅法) | |
產生差異的原因:攤銷方法、攤銷年限不同產生的差異、計提減值準備產生的差異 | ||
3.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 | 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 | |
4.投資性房地產 | 成本模式 | 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相同 |
公允價值模式 | 賬面價值=公允價值 計稅基礎=取得時的歷史成本-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或攤銷)(稅法) | |
5.存貨 | 賬面價值=成本-存貨跌價準備 計稅基礎=成本 |
(二)負債的計稅基礎【★2009年單選題】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guī)定可予抵扣的金額。即: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負債項目 | 稅法規(guī)定 | 計稅基礎 |
1.預計負債 | 相關支出實際發(fā)生時允許稅前扣除 | 計稅基礎=0 ◆舉例:產品質量保證、虧損合同和重組義務等 |
相關支出實際發(fā)生時不允許稅前扣除 |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舉例:債務擔保等 | |
2.預收賬款 | 稅法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規(guī)定相同 | 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
稅法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規(guī)定不同 | 計稅基礎=0 | |
3.應付職工薪酬 | 一般情況下,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職工教育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結轉以后納稅年度扣除,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 |
4.其他負債 | 一般情況下,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舉例:因罰款、滯納金等稅法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形成的負債。 |
【提示】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關鍵是看稅法規(guī)定以后期間能不能稅前扣除,如不能稅前扣除則計稅基礎等于賬面價值。
【例題1·單選題】下列交易或事項中,其計稅基礎不等于賬面價值的是()。
A.企業(yè)因銷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務等原因于當期確認了100萬元的預計負債,按照稅法規(guī)定該費用應于實際發(fā)生時稅前扣除
B.企業(yè)為關聯方提供債務擔保確認了預計負債1000萬元,按照稅法規(guī)定該費用不允許稅前扣除
C.企業(yè)當期確認應支付的職工工資及其他薪金性質支出共計1000萬元,尚未支付。按照稅法規(guī)定的計稅工資標準可以于當期扣除的部分為800萬元
D.稅法規(guī)定的收入確認時點與會計準則一致,會計確認預收賬款500萬元
【答案】A
【解析】選項A,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選項B,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賬面價值;選項C,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賬面價值;選項D,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0=賬面價值。
(三)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的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除企業(yè)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以外,對于某些特殊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其計稅基礎的確定應遵從稅法規(guī)定,如企業(yè)合并過程中取得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由于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guī)對企業(yè)合并的劃分標準不同,處理原則不同,某些情況下,會造成企業(yè)合并中取得的有關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產生差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