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臟 嬰幼兒心臟呈球形、 6 歲后與成人相似呈長橢圓形。 2 歲以下嬰幼兒心臟位置較高,多呈橫位,心尖搏動在胸骨左側(cè)第 4 肋間隙,位于左鎖骨中線外 0.5~1cm 處。2 歲以后心臟由橫位逐漸轉(zhuǎn)為斜位,心尖搏動位置也逐漸下降至第五肋間隙,心左界在2~5 歲時位于左鎖骨中線外 1cm;5~12 歲在鎖骨中線上;12 歲以后在鎖骨中線內(nèi)0.5~1cm。
2.脈搏 小兒心率、脈率較快,新生兒平均每分鐘 120~140 次;1 歲以內(nèi) 110~130次;2~3 歲 100~120 次;4~7 歲80~100 次;8~14 歲70~90 次。 小兒脈率極不穩(wěn)定,易受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影響,如進食、活動、哭鬧、發(fā)熱等。 一般體溫每升高 1 ℃,脈率每分鐘約增快10~15 次。 入睡時脈率每分鐘約減少 10~12 次。
3.血壓
(1) 動脈血壓:1 歲以內(nèi)小兒收縮壓為 9.33~10.67KPA(70~80mmHg ),1 歲以后的收縮壓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收縮壓 = 年齡×0.27+10.67KPA(年齡×2+80mmHg )
舒張壓 = 收縮壓×2/3
收縮壓高于此標準 20mmHg 為高血壓,低于此標準 20mmHg 為低血壓。測血壓時血壓計袖帶的寬度應(yīng)為上臂長度的 2/3。 下肢血壓比上肢血壓約高20mmHg,測血壓應(yīng)在小兒安靜時進行。
(2) 靜脈血壓:正常兒童仰臥床上,背部墊高成 45°,頸外靜脈在胸骨柄上窩水平之上應(yīng)隱塌不見。 如頸外靜脈飽滿,超過此水平,示靜脈壓升高。 哭鬧、體力活動及變換體位時,靜脈壓可顯著升高。
A1 型題
1.小兒血壓計袖帶的寬度為(C)
A.上臂長度的 1/3 B.上臂長度的 1/2 C.上臂長度的 2/3 D.成人袖帶寬度的 1/2 E.成人袖帶寬度的 2/3
2.關(guān)于小兒血壓及測量方法,以下提法哪項是錯誤的(C)
A.血壓與心搏出量及外周血管阻力有關(guān) B.小兒血壓較成人為低 C.測量血壓袖帶的寬度應(yīng)為上臂長度的 1/3
D.舒張壓為收縮壓的 2/3 E.下肢血壓比上肢高
3.影響心臟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是胚胎的(D)
A.2 周前 B.4 周前 C.6 周前 D.8 周前 E.4 個月前
4.一個 4 歲小兒體檢心臟大小,哪一個結(jié)果是正常的(B)
A.心尖部在左第 4 肋間,鎖骨中線外 2cm B.心尖部在左第 4 肋間,鎖骨中線外 1cm C.心尖部在左第 5 肋間,鎖骨中線處
D.心尖部在左第 5 肋間,鎖骨中線內(nèi) 0.5cm E.心尖部在左第 5 肋間,鎖骨中線內(nèi) 1cm
5.一個 3 歲小兒平均血壓正常的是(B)
A.8.0/5.3KPA(60/40mmHg ) B.11.5/7.7KPA(86/58mmHg ) C.12.8/8.0KPA(96/60mmHg ) D.13.3/8.0KPA(100/60mmHg )
E.14.7/10.7KPA(110/80mmHg )
B 型題
A.心率 120~140 次/分 B.心率 110~130 次/分 C.心率 100~120 次/分 D.心率 80~100 次/分 E.心率 70~90 次/分
1.新生兒(A)
2.學齡兒童(E)
3.學齡前兒童(D)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