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Ⅲ型變態(tài)反應的重要病理學特征是
A 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B 單核細胞浸潤
C 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D 嗜堿性粒細胞浸潤
E 淋巴細胞浸潤
答案:C
解析:Ⅲ型變態(tài)反應的重要病理學特征是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和中性粒細胞浸潤。
2、Ⅱ型呼吸衰竭最常見于下列哪一種疾病
A 大葉肺炎 B 特發(fā)性肺間質纖維化 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 ARDS E 浸潤型肺結核
答案:C
解析: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特點為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常見為肺泡通氣不足。本題所列的五個選項中,大葉肺炎的病理改變主要發(fā)生在肺泡內,嚴重時可影響彌散功能而出現(xiàn)低氧血癥,較少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肺間質纖維化的主要病理改變在肺泡及肺間質,嚴重影響氣體在肺泡內的交換,出現(xiàn)以低氧血癥為主的臨床表現(xiàn);AROS的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是肺泡上皮、肺泡毛細血管損傷,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或消失,肺泡內透明膜形成,從而引起氧合障礙,導致頑固性低氧血癥,因此,早期較少出現(xiàn)二氧化碳潴留;浸潤型肺結核一般不出現(xiàn)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3、Ⅱ型呼吸衰竭,有嚴重的二氧化碳潴留,以下哪項變化是不正確的
A 呼吸性酸中毒 B 腦血流量降低 C 腎排泄碳酸氫鹽減少 D 神志障礙 E 顱壓升高
答案:B
解析:Ⅱ型呼吸衰竭,有嚴重的二氧化碳潴留,會產生呼吸性酸中毒;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會使腦血管擴張,血流阻力減小,血流量增加,嚴重時可使腦細胞和間質水腫,導致顱壓增高,產生神志障礙。呼吸性酸中壽時,腎分泌碳酸氫根減少,代償性調節(jié)酸堿平衡。因此選項B提示Ⅱ型呼吸衰竭時腦血流量降低是錯誤的,選項B為本題正確答案。
4、引起Ⅰ型呼吸衰竭的常見病因是
A 肺部廣泛炎癥 B 慢性支氣管炎 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 肺源性心臟病 E 上呼吸道阻塞
答案:A
解析: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見于肺換氣障礙(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彌散功能損害和肺動-靜脈分流)疾病,如肺部廣泛炎癥、間質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而Ⅱ型呼吸衰竭則主要是肺泡通氣不足所致。因此答案是A。
5、與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無關的細胞
A 嗜堿性粒細胞 B 嗜酸性粒細胞 C 嗜中性粒細胞 D CD4+Th2細胞 E B細胞
答案:C
解析:Ⅰ型超敏反應參與細胞很多,在發(fā)生不同階段參與細胞不同,如在致敏階段起重要作用的細胞為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粒細胞,在激發(fā)階段,血小板起作用很大。
6、內痔分期的主要依據(jù)是
A 便血多少與顏色 B 脫出情況 C 痔核大小 D 病程長短 E 疼痛程度
答案:B
解析:Ⅰ期內痔,無內痔脫出,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Ⅱ期內痔,便時內痔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Ⅲ期內痔,脫出須用手回納;Ⅳ期內痔,脫出不能回納,內痔可伴發(fā)絞窄、嵌頓。
7、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24小時內)死亡的主要原因為
A 心力衰竭 B 心源性休克 C 心律失常 D 心臟破裂 E 肺栓塞
答案:C
解析:75%~95%的心肌梗死病人有心律失常,而且多發(fā)生在起病1~2天內,而以24小時內最多見,因而也成為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24小時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余亦為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原因,但多在以后時期發(fā)生。
8、在酵解過程中催化產生NADH和消耗無機磷酸的酶是
A 乳酸脫氫酶 B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 C 醛縮酶 D 丙酮酸激酶 E 烯醇化酶
答案:B
解析: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脫氫并磷酸化為3-磷酸甘油酸,消耗無機磷酸和使輔酶NAD十還原為NADH。
9、乳酸循環(huán)所需的NADH主要來自
A 三羧酸循環(huán)過程中產生的NADH
B 脂肪β-氧化過程中產生的NADH
C 糖酵解過程中3-磷酸甘油醛脫氫產生的NADH
D 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NADPH經轉氫生成的NADH
E 谷氨酸脫氫產生的NADH
答案:C
解析:3-磷酸甘油醛脫氫產生的NADH在無氧下傳遞給丙酮酸以生成乳酸,再生成NAD+以繼續(xù)進行脫氫反應。
10、關于2型糖尿病,正確的說法是
A 應有“三多一少”的癥狀
B 尿糖陽性
C 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
D 空腹血糖應升高
E 糖耐量試驗有助于可疑病例的診斷
答案:E
解析:2型糖尿病多見于成人,尤其40歲以后起病,發(fā)病緩慢,癥狀較輕,半數(shù)以上無任何癥狀,糖耐量試驗有助于可疑病例的診斷。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