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扶正與祛邪
(1)含義:扶正,即是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邪能力。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2)運用方法:
、俜稣哼m用于以正氣虛為主要矛盾,而邪氣也不盛的虛性病證(助理2002/2004)。
②祛邪:適用于以邪實為主要矛盾,而正氣未衰的實性病證。
③扶正與祛邪兼用:適用于正虛邪實病證(助理2002/2004/2005),而且兩者同時兼用則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芟褥钚昂蠓稣哼m用于雖然邪盛正虛,但正氣尚能耐攻,或同時兼顧扶正反會助邪的病證,則應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證(助理2005)。
、菹确稣箪钚埃哼m用于正虛邪實,以正虛為主的病人,因正氣過于虛弱,兼以攻邪,則反而更傷正氣。
4.調整陰陽 調整陰陽,補偏救弊,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促進陰平陽秘乃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法則之一。
(1)損其有余:對于陰陽偏盛,即陰或陽的一方過盛有余的病證,采用“損其有余”的方法治之。
(2)補其不足:對于陰陽偏衰,即陰或陽的一方虛損不足的病證,如陰虛、陽虛或陰陽兩虛等,采用“補其不足”的方法治之。
5.調理精氣血津液
(1)氣能生血:在治療血虛時,要配伍補氣藥物,達到補氣生血的目的。
(2)氣能行血:在治療血行異常時,應酌情配伍補氣、行氣或降氣藥。
(3)氣能攝血:在治療氣不攝血的出血時,應配伍補氣藥,達到補氣攝血的目的。
(4)血為氣母,血能載氣:在治療氣隨血脫時,因“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應根據血脫先益氣的原則,急宜補氣固脫。
6.三因制宜 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是指治療疾病時,要根據病人、時令、地理等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
(1)因人制宜:是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等不同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法、選用適宜的方藥。
①年齡:小兒氣血未充,臟腑嬌嫩,有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的特點。治療時少用補益,忌投峻攻之劑,用藥宜輕,療程多宜短,并隨病情變化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老年人生機減退,功能衰弱。發(fā)生病變后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證。所以治療要注意扶正,且持重守方,緩而圖之(執(zhí)業(yè)2005)。
、谛詣e:女性用藥必須注意經、帶、胎、產的不同生理階段特點。
③體質:強弱不同,強者,病證多實,用藥量宜重;體質弱者,病證多虛或虛實夾雜,故治療宜補,祛邪則藥量宜輕。
寒熱差異,偏陽盛或陰虛體質者,用藥宜寒涼而慎用溫熱;偏陰盛或陽虛體質者,用藥宜溫熱而慎用寒涼。
(2)因時制宜:是根據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法、選用適宜的方藥。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故治療或選擇食物應遵循“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執(zhí)業(yè)2000/2002/2004)”的基本原則。
(3)因地制宜:是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法,選用適宜的方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