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常見的真菌感染病原體有白色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和曲霉菌。ABCD選項都是細菌。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菌群對人體無害,在腸道可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有利于機體進一步吸收,同時亦可合成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2、葉酸、泛酸及維生素K等。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選項B.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可合成葉酸、維生素、泛酸等,意思是正常菌群可以合成葉酸、維生素,而教材描述的意思是:正常菌群在腸道可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有利于機體進一步吸收,同時亦可合成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2、葉酸、泛酸及維生素K等。但是合成葉酸、維生素的不是正常菌群,而是其在降解未消化食物殘渣的同時未消化食物合成的。
或者換個思路想想,單說菌群怎么能自己合成其他東西,所以選項B描述不嚴謹!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真菌和病毒不屬于細菌。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各種微生物(細菌)經常從不同環(huán)境落到人體,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斷生長、繁殖后代,這種現象通常稱為“細菌定植”。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度失調可通過細菌定量檢查得到反映。失調的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可自然恢復,臨床上稱這為可逆性失調。
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原位菌群失調是指正常菌群雖仍生活在原來部位,亦無外來菌入侵,但發(fā)生了數量或種類結構上的變化,即出現了偏離正常生理組合的生態(tài)學現象,可對宿主產生某種不良影響。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微生態(tài)失衡是指在外環(huán)境影響下,正常微生物之間及正常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平衡狀態(tài)改變,由生理性組合轉變成病理組合的狀態(tài)。微生態(tài)失衡可表現為菌群失調和移位。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微生態(tài)失調(菌群失調)時也可導致感染,即成為醫(yī)院感染的生態(tài)學病因。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定植抵抗力作用:主要是通過爭奪營養(yǎng)物質和空間位置,產生代謝產物等來殺傷侵入的有害細菌。比如,皮膚上的痤瘡丙酸桿菌,能產生抗菌性脂類,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的生長;口腔中的唾液鏈球菌能產生過氧化氫,可殺死白喉桿菌和腦膜炎球菌等等。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人類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對人體無害。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發(fā)生醫(yī)院內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誘因是留置導尿管。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常菌群絕大部分是厭氧菌,它們在人體特定部位定植,且密度極高,與定植區(qū)的黏膜上皮細胞有密切的關系。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醫(yī)務人員為病人做治療和護理時,手是最容易污染的。如果接觸病人后不洗手,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因此手是醫(yī)院感染間接傳播最主要的方式。
1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據感染發(fā)生部位,外科淺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腔隙感染都屬于手術部位感染。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也是人和動物腸道、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易在病人的上呼吸道定植,是ICU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它可以通過醫(yī)護人員的手傳播。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醫(yī)院感染中常見的細菌:
、俳瘘S色葡萄球菌:是革蘭陽性球菌屬葡萄球菌屬。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是通過污染的手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有活動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有大量該菌定植的病人可排出大量細菌,是導致醫(yī)院感染的主要感染源。
、阢~綠假單胞菌:是革蘭陰性桿菌、非發(fā)酵菌、假單胞菌屬。是醫(yī)院感染中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它廣泛分布于醫(yī)院的各種潮濕地方、物品上,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其他細菌更強。
、鄞竽c埃希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水和土壤中,是人和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是條件致病菌。常引起泌尿道、腹腔、膽道、血液等部位感染?赏ㄟ^病人之間及工作人員與病人之間的接觸或各種侵入性診療操作如留置尿管、靜脈置管等引起感染。
④肺炎克雷伯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也是人和動物腸道和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易在病人的上呼吸道定植,是ICU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赏ㄟ^醫(yī)護人員的手傳播。該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手術切口及血液的感染。
1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醫(yī)院感染的病原體有以下幾個特點:①大部分為人體正常菌群的轉移菌或條件致病菌,對某些環(huán)境有特殊的適應性。例如表皮葡萄球菌和不動桿菌,可黏附于人體表面,一旦靜脈或動脈置入管道被它們污染,就很容易引起敗血癥;大腸埃希菌能黏附在泌尿道的上皮細胞上,從而成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②常為多重耐藥菌株,有較強和較廣的耐藥性。實驗報告一再證明,同一種細菌,在醫(yī)院外和醫(yī)院內分離出的菌株,具有不同的耐藥性,即后者的耐藥性比前者更強、更廣。尤其是腸桿菌科細菌和假單胞菌,對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耐藥表現得尤為突出。大型綜合醫(yī)院和教學醫(yī)院里細菌的耐藥率較高,與大量而廣泛應用抗菌藥物,易于選擇出或形成耐藥菌株有關。耐藥性基因可傳遞給醫(yī)院環(huán)境里及人體表面的某些腐生菌。雖然尚未發(fā)現這些腐生菌直接造成感染,但它們可保存所接受的耐藥性基因,并能傳遞給其他條件致病菌,起到一種類似基因庫的作用。這種基因庫雖不致病,但可間接地“武裝”其他細菌而促成醫(yī)院感染;③常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醫(yī)院感染主要受害者是病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病人通常抵抗力弱,對細菌較敏感;其次,病人往往接受過某些侵入性診斷或治療,而這類操作常給細菌造成入侵的機會,極易導致發(fā)生醫(yī)院感染。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醫(yī)院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通?煞譃榧毦、病毒、真菌、肺孢子蟲、弓形蟲、衣原體和瘧原蟲等,其中以各種細菌最為常見,約占95%。所以,有人常把病原微生物籠統(tǒng)地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
2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定植的條件:細菌在人體定植必須有適宜的環(huán)境和一定的條件,通常涉及下述幾方面:
、俦仨毦哂叙じ搅Γ杭毦挥欣喂痰仞じ皆跈C體的黏膜上皮細胞上,才不會被分泌物、宿主的運動或其器官的蠕動沖擊掉,這是細菌能夠在人體定植的關鍵。定植的微生物的黏附機制相當復雜;②必須有適宜的環(huán)境:細菌要長期生存必須有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即定植部位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如氧化-還原電勢,pH值和營養(yǎng)物質等要能滿足定植細菌的需要;③必須有相當的數量:在定植過程中,有一部分細菌會因黏附不牢固而脫落,即使已初步定植的細菌也會隨上皮細胞的代謝活動而被排出。因此,從一開始就必須有大量的菌群,才可能有一定數量的細菌定植成功。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移位菌群失調也稱為定位轉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轉移到外籍生境或本來無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腸中的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轉移到泌尿道或呼吸道定居,多為抗生素使用不當所致。
2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醫(yī)院感染的病原體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①大部分為人體正常菌群的轉移菌或條件致病菌,對某些環(huán)境有特殊的適應性。②常為多重耐藥菌株,有較強和較廣的耐藥性。③常侵犯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
2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移位菌群失調表現為:橫向轉移:如從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轉移,從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轉移;縱向轉移:如從皮膚及黏膜表層向深層轉移;從腸腔向腹腔轉移;經血循環(huán)或淋巴循環(huán)向遠處轉移。外科手術、插管等侵入性診療容易引發(fā)移位菌群失調;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發(fā)生移位菌群失調。
2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原位菌群失調是指正常菌群雖生活在原來部位,亦無外來菌入侵,但發(fā)生了數量或種類結構上的變化,即出現了偏離正常生理組合的生態(tài)學現象,可對宿主產生某種不良影響。
2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微生態(tài)失衡是指在外環(huán)境影響下,正常微生物之間及正常微生物與宿主之間平衡狀態(tài)改變,由生理性組合轉變成病理組合的狀態(tài)。微生態(tài)失衡可表現為菌群失調和移位。
2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三度失調亦稱菌群交替癥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數菌種占決定性優(yōu)勢,而代之以過路菌或外襲菌,并大量繁殖成為該部位的優(yōu)勢菌。
2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微生態(tài)平衡對人體的健康十分重要,許多因素如疾病狀態(tài)、有創(chuàng)診療措施以及大量廣譜抗生素的使用等,都會影響到人體微生態(tài)的平衡。
2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微生態(tài)平衡是指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與不同宿主在不同發(fā)育階段動態(tài)的生理組合,達到定位、定性、定量三個方面的平衡。
2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原位菌群失調是指正常菌群雖仍生活在原來部位,亦無外來菌入侵,但發(fā)生了數量或種類結構上的變化,即出現了偏離正常生理組合的生態(tài)學現象,可對宿主產生某種不良影響。
3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去污的定義是通過物理和化學的方法將被洗物品上的有機物、無機物和微生物盡可能降低到比較安全的水平。
3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移位菌群失調:
也稱定位轉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轉移到外籍生境或本來無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腸中的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轉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定居。其原因多為不適當地使用抗生素,即該部位的正常菌群被抗生素抑制或消滅,從而為外來菌或過路菌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定植的條件。外科手術、插管等侵入性診療容易引發(fā)移位菌群失調;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大面積燒傷病人等也易于發(fā)生移位菌群失調。
移位菌群失調表現為:橫向轉移,如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轉移,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轉移;縱向轉移,如皮膚及黏膜表層向深層轉移;腸腔向腹腔轉移;經血循環(huán)或淋巴循環(huán)向遠處轉移。
3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難辨梭菌可引起假膜性腸炎。屬于三度原位菌群失調。
3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原位菌群失調可分為三類:一度失調、二度失調和三度失調(二重感染)。
3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原位菌群失調是指正常菌群雖仍生活在原來部位,亦無外來菌入侵,但發(fā)生了數量上或種類結構上的變化。一度原位菌群失調在失調因素被消除后,可自然恢復;二度失調時,菌群內由生理波動轉變?yōu)椴±聿▌,去除失調因素后菌群仍處于失調狀態(tài),不易恢復,具有不可逆性。移位菌群失調又稱定位轉移,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發(fā)生。故答案為選項E。
3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三度原位菌群失調又稱為菌群交替癥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數菌種占決定性優(yōu)勢。其發(fā)生的原因常為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使得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過路菌或外襲菌,這些細菌大量繁殖成為該部位的優(yōu)勢菌。
3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細菌在人體定植必須有適宜的環(huán)境和一定的條件,通常需要具有:適宜的環(huán)境、相當的數量、黏附力等,還與宿主的免疫狀態(tài)有關。定植抵抗力是指已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一般都具有的抑制其他細菌再定植的能力,也與上述因素有關,而不是僅與機體狀態(tài)有關。故答案為選項B。
3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同一種細菌,醫(yī)院內分離出的病原體菌株的耐藥性更強、更廣,與醫(yī)院中病種相對集中、抗生素應用普遍等有關。故答案為選項E。
3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醫(yī)院感染中常見的病原體通?煞譃榧毦、病毒、真菌、肺孢子蟲、弓形蟲、衣原體和瘧原蟲等,其中以各種細菌最為常見,約占95%。所以,有人常把病原微生物籠統(tǒng)地稱為病原菌或致病菌。
衛(wèi)生資格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衛(wèi)生資格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