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11.
【答案】C
【解析】普通股資金成本=D/[P×(1-F)]+g=2.5/[25×(1-5%)]+6%=16.53%
12.
【答案】C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權益資本成本=11%+1.41×9.2%=23.97%
負債的稅后資本成本=15%×(1-25%)=11.25%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
13.
【答案】C
【解析】留存收益屬于企業(yè)內(nèi)部留用資金,不需要籌資費用。
14.
【答案】B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普通股資本成本的計算。根據(jù)固定成長股票的股價計算公式: ,則: = ,求得g=5.39%。
15.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資本結構。資本成本用于籌資決策時,籌資決策的核心問題是決定資本結構,最優(yōu)資本結構是使股票價格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16.
【答案】C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債券稅后資本成本的計算。
NPV=500×10%×(P/A,K ,5)+500×(P/F,K ,5)-600
當K =4%,NPV=500×10%×(P/A,4%,5)+500×(P/F,4%,5)-600
=50×4.4518+500×0.8219-600=222.59+410.95-600=33.54(萬元)
當K =6%,NPV=500×10%×(P/A,6%,5)+500×(P/F,6%,5)-600
=50×4.2124+500×0.7473-600=210.62+373.65-600=-15.73(萬元)
K = =5.36%。
債券稅后資本成本=5.36%×(1-25%)=4.02%。
17.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平均收益率的估計。算術平均法下平均收益率=[(30-40)/40+(40-25)/25]/2=17.5%;幾何平均收益率= =9.54%。
18.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資本成本的概念。資本成本的概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資本成本與公司的籌資活動有關,它是公司募集和使用資金的成本,即籌資的成本;另一方面,資本成本與公司的投資活動有關,它是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前者稱為公司的資本成本,后者稱為投資項目的資本成本。
19.
【答案】C
【解析】普通股資金成本=D1/[P0×(1-F)]+g=2.5/[25×(1-5%)]+6%=16.53%
2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資本資產(chǎn)定價模型估計普通股成本。 =8%+1.2×4%=12.8%。
21.
【答案】A
【解析】通常,權益資本成本要大于債務資本成本,發(fā)行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籌資屬于權益籌資,長期借款和發(fā)行公司債券屬于負債籌資。就權益資本本身來講,由于發(fā)行普通股籌資要考慮籌資費用,所以其資本成本要高于留存收益的資本成本,即發(fā)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應是最高的。
22.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資本成本的概念。投資人要求的最低報酬率,是他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率,也就是投資于本公司的機會成本。投資人要求的最低報酬率,是他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中報酬率最高的一個。
23.
【答案】C
【解析】在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其權數(shù)可用賬面價值權數(shù)、實際市場價值權數(shù)和目標價值權數(shù),而前兩者只反映過去和目前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目標價值權數(shù)則適用于籌措新資金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24.
【答案】D
【解析】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時需要確定各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有三種加權方案可供選擇:賬目價值加權、實際市場價值加權和目標資本結構加權。
25.
【答案】A
【解析】K=9%/(1-5%)=9.47%
26.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無風險利率的估計。通常認為,政府債券沒有違約風險,可以代表無風險利率。
27.
【答案】D
【解析】應當選擇上市交易的政府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所以AB錯誤。在決策分析中,有一條必須遵守的原則,即名義現(xiàn)金流量要使用名義折現(xiàn)率進行折現(xiàn),實際現(xiàn)金流量要使用實際折現(xiàn)率進行折現(xiàn),通常在實務中這樣處理:一般情況下使用名義貨幣編制預計財務報表并確定現(xiàn)金流量,與此同時,使用名義的無風險利率計算資本成本。只有在存在惡性的通貨膨脹或者預測周期特別長的兩種情況下,才使用實際利率計算資本成本。
28.
【答案】B
【解析】本題的主要考核點是留存收益成本的計算。
留存收益成本=(預計第一期股利/股票發(fā)行總額)+股利逐年增長率
=14%×(1+5%)+5%=19.7%。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