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 |
第 6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8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10 頁:寫作題 |
第 13 頁:參考答案 |
第 16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17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18 頁:寫作題 |
【資料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yè)基礎建設《促進農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是強化農業(yè)基礎的緊迫任務,要狠抓農田水利建設,采取獎勵補助等形式,調動農民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積極采用節(jié)水設備和技術,加快構建強化農業(yè)基礎的長效機制,盡快改變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長期薄弱的局面。
2009年2月8日溫家寶總理在河南農村視察明確指出,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是提高農業(yè)抗旱能力的要本之策, 要加強控制性水源工程和應急性水源工程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灌區(qū)配套改造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促進糧食穩(wěn)定增長,農民持續(xù)增收。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需要建立長效機制(所謂機制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確定的目標形成一系列科學、規(guī)范、配套,可行的制度和方法),需要統(tǒng)籌考慮各種因素:首先,需要國家的支持,通過資金支持,鼓勵農民建立合作經濟社等方式進行政策性輔助;還需要市場的高效調節(jié),市場的效率和競爭機制可以調節(jié)價格也可以保證農民的用水效率,也需要農民合作起來,實現(xiàn)鄉(xiāng)村社會基礎的重建和共同體維持,把鄉(xiāng)村水利供給的社會基礎筑牢。
抗旱減災是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克服靠天等雨的意識和松懈麻痹的思想,實行科學規(guī)劃和綜合治理,才能提高長效應急抗旱減災能力。
【資料9】
L教授把由于農田水利設施荒廢引起的水資源短缺稱為體制型缺水,這是一種體制問題而引起的缺水,他指出,對于資源型缺水問題,我們可以采取加大資源,興修水利開發(fā)先進的節(jié)水設備等手段和措施來解決,而解決體制缺水問題還得從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處理水資源供需矛盾,不僅又在于水資源本身稀缺性,更在于我們自身在于水的利用和分配存在一定缺陷,現(xiàn)行的大而公的水資源開發(fā)管理體制,自然會導致人們對水的過度使用和浪費。L教授認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方式和市場方式即將公共資源變成私有資源,在這方面甘肅張掖的試驗值得其他缺水的地方效仿。張掖是一個嚴重缺水的農業(yè)生產區(qū),但是通過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鉤,把缺水帶來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具體的做法是鼓勵農戶自己或合作出資打機井通過用水核本成算個體農戶用水支付費用,充分發(fā)揮農民和合作組織,在工程建設,使用維修水費計收等方面作用以農民的自主性來解決農田用水問題,市場方式建立了用水價值的概念和水權交易制度農民有了有水資源商品觀念后,會考慮改進技術來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選擇水量更少的作物進行播種,進而刺激農業(yè)產品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L教授說,大旱還在繼續(xù)惡化和擴大,就長期而言,如果不能解決缺水的體制因素。不能在全國尤其缺水地區(qū)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資源分配方式,進而形成一個節(jié)水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的話,很難解決當前水資源短缺問題。
【資料10】
中國人民大學T教授認為,提高抗旱救災能力最關鍵的是農村小型水利建設。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低成本,低代價的糧食安全戰(zhàn)略,種糧幾乎沒有什么效益,所以為糧食生產服務的“農水”也不可能讓市場來解決,農水一漲價,農民覺得不合算,就干脆不澆灌了,如果有太多的農民不澆灌,國家糧食安全就成大問題了。因此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不宜進行市場化。
作為一種高投入,高風險,低回報的資產,農田水利設施并不完全適合私人經營,計劃方式仍然有效,政府管理不僅應該而且必要。當前我國不少地方進行的農田水利建設片面市場化的做法應該予以調整。近年來我國實行了許多的市場化改革,但結果卻是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日趨渙散,市場化成了政府部門“甩包袱”的工具,如果任其長期發(fā)展下去,將會嚴重損害我國糧食安全。
T教授說:“農田水利建設的修建屬于公共品建設,對農村公共品供給,政府應該唱主角。另外,一些農田水利建設是需要集體行動的,分田到戶與過去相比的確難以組織起大的農田水利建設。但并不是沒有任何辦法,可考慮當?shù)剞r村的自身特點,對于合作傳統(tǒng)良好的農村社區(qū),可以直接引入用水戶協(xié)會等合作模式,由政府加以適當補貼,幫助其自立發(fā)展。而對于分散嚴重,基本無法合作的村莊,則應該詳細考察其分散狀況,對癥下藥,幫助其解決村莊組織問題。為了徹底解決“少雨就旱,多雨就澇”的惡性局面,建議國家或者省市部門撥出專門經費,讓農民農閑時修建溝塘渠堰,實現(xiàn)“貯水于民”。
結合給定資料,從“構建抗旱減災的長效機制”的角度,以“在旱災面前我們如何作為”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鮮明,條理清晰,聯(lián)系實際,文字表達流暢。800—1000字左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