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校運會取消長跑,稱學生體質(zhì)達不到要求”——一則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消息日前引起連鎖反應,不少媒體紛紛跟進,公眾這才知道,包括北大在內(nèi)的多所著名高校已經(jīng)在校運會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長跑項目,西安有多達30多所高校取消長跑項目,而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則找到了長跑項目的替代品——“400米障礙賽”、“龍卷風”、“編長辮”等趣味體育項目。
與高校競相取消長跑項目形成鮮明反差的是,11月18日,第三屆杭州國際馬拉松賽和首屆廣州馬拉松賽同期舉行;本周末,創(chuàng)辦于1981年的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將迎來最新一屆賽事;隨后,還有廈門國際馬拉松賽蓄勢待發(fā)……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國每年有超過30項全程和半程馬拉松賽事,不少大城市幾乎每個月都有馬拉松賽事,幾乎每場比賽均有超過2萬人的參賽規(guī)模。
這兩種圖景同時存在于同一片土地上,的確讓人困惑。從方興未艾的馬拉松熱看,我們似乎是一個特別熱愛跑步的民族;但從長跑項目退出校園的情況看,能夠得出的結論或許正好相反——我們到底更應該相信哪一種圖景呢?
事實上,這兩種圖景都是真實的,只是它們的存在有著不同的邏輯。方興未艾的馬拉松熱,并不完全因為人們愛跑步,而與若干城市熱衷于上項目、搞城市“形象工程”有關,這和近些年各地大興土木、熱衷于搞大型綜合運動會,道理是一樣的;而部分高校取消長跑項目,決策者也是振振有詞,“長跑項目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要求較高,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達不到要求,上場有一定危險性!眹殷w育總局、教育部去年9月聯(lián)合公布的2010國民體質(zhì)監(jiān)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25年來一直在下降。與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
讓人遺憾的是,這兩種邏輯似乎都經(jīng)不起推敲。
今天的中國需要那么多的馬拉松賽嗎?答案是未必。城市發(fā)展重在個性,的確有一些城市因為馬拉松賽而聲名鵲起,但這個故事未必適合所有城市。何況馬拉松賽線路長、參賽選手多,往往投入巨大。若勞民傷財,強行上馬,實在是得不償失。
那么,我們的青少年需要長跑嗎?答案是肯定的。專家認為,長跑是運動之母,對于青少年的心肺功能、身體耐力和意志品質(zhì)的鍛煉價值,是其他項目無法替代的。取消長跑,“體質(zhì)下降”實在是一個糟糕的理由,正因為體質(zhì)下降,才更需要長跑,長期取消長跑,可能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安全的確是一個問題,但從事任何體育項目都有受傷的危險,關鍵在于防范和普及健康常識,而這實際上也應成為體育教育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按理,馬拉松賽潛在的危險性遠超過3000米和5000米的普通長跑項目,但若干城市趨之若鶩,看來安全也不是一個好的借口。
一方面競技水平蒸蒸日上、大型賽事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校園體育項目日漸萎縮,青少年體質(zhì)不斷下降——這就是中國體育讓人疑惑、反差強烈的兩種圖景。兩種真實的圖景能夠同時存在,只能說明,我們的體育和教育還沒有完全結合在一起,中國的體育發(fā)展還更多地停留在精英層面,而沒有回歸社會、回歸校園、回歸教育。
當然,我們的體育決策層越來越意識到競技體育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體育、校園體育的支撐,全民健身運動這些年也得到了更多的倡導和支持,但從高校以“安全”為由競相取消長跑項目來看,發(fā)展體育運動還沒有在全社會形成共識。
敬畏生命和熱愛體育本不矛盾,專業(yè)競技和校園體育也從來沒有天然的分野,二者完全可以做到齊頭并進、良性循環(huán)。而且唯有如此,中國體育的發(fā)展才會更有后勁,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才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