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老師:中公網(wǎng)名師李永新老師
主持人:
李永新:今年的題很難從難度角度把握,但是出得很有水平,區(qū)分度非常好。也就是說不再像去年追求某一種單題形式的難度,組合到最后一定是每種類型的題都非常難,對考生而言,做每道題、每種類型題,到最后把所有題目做完只有一個感覺,就是“難”字。今年的題區(qū)分度非常好,每一種題都有一定的難度,像數(shù)字推理、數(shù)學運算、資料分析難度比以前有所降低,當然同時也有難度增加的,比如說言語表達難度略有提升,比如判斷推理中邏輯部分略有提升,還有判斷推理部分的類比推理略有提升。有的難度降低,有的難度增加。但是由于今年的題量還是140道題目,這樣一種狀況,它是分部分情況的。對于沒有經(jīng)過全面準備的同學一定還是覺得非常難,對于有過一定準備做過很多題目的同學,會有一個基本感覺,覺得還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新浪的調(diào)查結果也充分反映了這一點,也就是看你的狀態(tài)?偟膩碇v從命題角度來講,比去年是偏簡單一點。但是總的調(diào)查出的結果來看,對于那些沒有經(jīng)過特別全面、特別深入準備的同學可能覺得難一點,這個調(diào)查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區(qū)分度高 突出選拔性
主持人:下面談同學們都特別關心的一些話題,比如很多同學對上午考的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其實每年考完之后大家都會覺得時間不夠、做不完。我們也聊過了,平均要50幾秒就要做一道題,今年我們也做了一個調(diào)查,行政能力測試,你是否全部完成。69.67%的同學沒做完,剩下30.33%說做完了。看是還是有很多同學都是沒有做完這個行政能力測試題的。您給大家講一講今年行測題的總體情況。
李永新:行測題今年出的還是很好的,總體難度偏低一點,但是從題量來講,又保持了這樣一種大題量。基本從考試來講區(qū)分度特別好,今年的行測考試具有革新性的,就在于它的區(qū)分度。我們以前的考試一味追求單題型的難度,今年開始更加突出選拔性,也就是作為考試的精神是想把我想要的人才選出來,通過題型的難度變化,有的難有的簡單,功底好的就可以把題快速解決,功底弱一點的同學可能限于題型的基本難度可能就被卡住了。
今年的題通過這樣一種變化,有難有簡,考察基本功底,考察基本能力,這樣的一種變化就把我們這次考試的選拔性體現(xiàn)出來了。所以,我覺得總體來講比較好。
從行測總的情況來看,第一部分言語理解類型表達,在去年的基礎之上,我們?nèi)ツ觊_始言語理解表達考片段閱讀20題,選詞填空20題,今年基本按照這樣一個風格,但是難度略有提升,更加考察我們對言語的把握,對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理解能力。
比如第7題,“能源價格高并否全是壞事,因為價格杠桿自會調(diào)節(jié)石油的流量,確保人們利用剩下的石油找到新的新能源,實際上如果我們追尋價格杠桿基礎無需教育消費者,人人都會做出理性的選擇,那些價格杠桿不起作用的地方都是機制本身有問題的地方,改變機制才使價格更有效!边@一道題出得非常好,必須把前一句話和后一句話聯(lián)系起來綜合作者的基本態(tài)度,不是簡單談到能源價格高并不全非是壞事這樣一個所謂段落句子的內(nèi)容,而是和后面的價格機制聯(lián)系起來,所以我們就要選擇。比如B和D選擇價格杠桿和能源之間的選項,最后選為價格杠桿對能源流向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以就要選擇D。非常好的一個題目。
你必須要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尤其要分析作者的核心態(tài)度。今年言語表達片段閱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另外一部分選詞填空今年也出現(xiàn)一個新的形式,我們叫多項選詞。多項選詞雖然在形式上有變化,但實際上在本質(zhì)精神上沒有變化,也就是中央國家機關一直強調(diào)對語境的理解、分析。你要通過這種語言環(huán)境的分析去體會如何遣詞造句,這一點上我們今年體現(xiàn)得也很明確。
比如40題,作為公司文檔不需要也不必要事必躬親,必須怎么樣給你一個空。細節(jié)能使他人觀察得更細致,更怎么樣,在某一細節(jié)操作是榜樣,并形成什么,使員工無法馬虎什么什么。這里邊其實我們抓住一個關鍵的語境,什么地方呢?“能夠注意細節(jié)當中比他人觀察更細致,還有一種在某一個細節(jié)當中做成榜樣,并且形成什么,后面有一個解釋,使每個員工不敢馬虎”。這里面既然是不敢馬虎,我們在選項當中威懾力、使命感、好習慣、內(nèi)聚力上就很容易區(qū)分。不敢馬虎的話,肯定是強調(diào)威懾力。所以,通過這樣一個語言環(huán)境的分析去遣詞造句,很容易把A選出來。
總的來講,雖然這部分難度有所變化,但是突出體現(xiàn)出來的更加強調(diào)基本功底。所以,這一點是我們復習行測的基本指導。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