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模糊語言的實質
在公文寫作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從公文語言的邏輯性、嚴密性、準確性上考慮,一般注意區(qū)分其與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學語言的區(qū)別。但常常卻容易疏忽模糊語言的運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種潛意識中使用,而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語言。讓我們試從語言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性與所反映客觀事物的模糊性,從語言概念和外延的模糊性與表述需要的模糊性兩個相對應上來看模糊語言的實質。
模糊語言是一個語言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中那些在內涵和外延上的不確定性的語言概念。它的最大特點在于客觀事物的模糊與語言本身在內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對應,形成了表述事物的準確性。比如:“全國人民奮勇前進”“全軍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飾“前進”的“奮勇”和修飾“完成”的“努力”,其本身在客體上就有模糊性。如果在此把它精確化:全國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進,全軍上下用多大的努力去完成,從表象上看是精確的,但實際上是模糊的,問題在于語言上的精確所對應的客體是模糊的。同時有的事物在客體上并不模糊,而為了滿足某一種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這同樣是模糊的相對應,只是客體變成了實際需要。比如:“領導一再強調這個問題,還是沒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夠重視。”其中修飾“強調”的“一再”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這里強調的頻率是完全可以精確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萬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反映“強調”的頻率,而是要反映“強調”的重要性。
這樣,“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確指的頻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語言模糊不是一個語言概念,而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是一種對客觀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語言現(xiàn)象。其主要的特點是沒有形成兩種模糊的相對應。一種為客觀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確的,而表述語言卻是模糊的;一種為客觀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語言卻是精確的。比如:“隊伍于某日凌晨3點以后在張家口以南集結!薄叭说降貌畈欢嗔,開會吧!”這里的“凌晨3點以后”“在張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極其模糊的時間、范圍概念,而在這里卻是所需要的一個確定的時間和范圍概念。這就是客觀上和實際表述需要的確定性與表述過程的模糊性的相對應。再比如:“這件事發(fā)生在大約10年前的某一天!逼渲校10年前”其本身在客體上是模糊的東西,而在表述過程中的“某一天”卻把它精確化,這是客體上模糊與表述過程精確化的相對應。無論是哪一種對應,都是反映客觀事物模糊而容易產生歧義的語言模糊現(xiàn)象。這種模糊現(xiàn)象在公文寫作過程中是絕對要避免的。
綜上所述,模糊語言與語言模糊本質的區(qū)別在于是否形成了兩種對應,即客觀上的模糊、實際表述需要的模糊和表述過程中語言概念的模糊的相對應;客體上的精確、實際表述需要的精確和表述過程中語言概念的精確相對應。否則,便是語言模糊。
7、關于公文“模糊語言”的實質,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模糊語言是反映客觀事物中那些在內涵和外延上的不確定性的語言概念。
B、模糊語言是指客觀事物模糊與語言內涵外延模糊相對應,從而表述事物的準確性。
C、模糊語言是指從表象上看是精確的,但實際上是模糊的,即語言上是精確的,而所對應的客體是模糊的。
D、模糊語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實際上比其他任何確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8、下列對“語言模糊”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言模糊”是指一種對客觀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語言現(xiàn)象。
B、“語言模糊”是指對客觀事物的表述需要是精確的,而表述語言卻是模糊的。
C、“語言模糊”是指對客觀事物實際表述需要的確定性與表述過程的模糊性相對應。
D、“語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體上并不模糊,而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9、關于“模糊語言”和“語言模糊”的區(qū)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模糊語言指客觀上的模糊、表述過程中語言概念的模糊和實際表述需要的精確是相對應的。
B、模糊語言為了滿足表達上的特殊需要,雖然在用語上是模糊的,但其表達效果卻是更好的。
C、語言模糊指沒有形成客觀事物的模糊和語言本身在內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對應。
D、客觀上的確定性與表述過程的模糊性相對應,客觀上的模糊性與表述過程的精確性相對應,都屬語言模糊。
10、下列各例句中,屬于語言模糊的一項是
A、我國西北的古絲綢之路上,遺存著大量的石窟遺址。這些石窟的巖體多屬于砂巖,而且大部分為泥質膠結。
B、海水深度為200米的大陸架,蘊藏的石油有1500億噸,占地球已知儲量的三分之一。
C、據(jù)預測,北京西站今年春運日客流量高達24萬人以上,春運期間輸送240多萬人,節(jié)前15天將出現(xiàn)3次客流高峰。
D、北京在過去5年中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60億元,2至3年要達2000億元,相當于過去5年累計投資的29%。
從這道北京公務員考試試題和天津高考語文題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道北京公務員考試試題和天津高考語文題的文字材料完全相同,試題中也有部分完全相同,只不過在公務員考試中對材料進行了細小的改造,并增加了不同考核方向的試題而已。形式方面變化很小,實質的考察內容和方向有沒有不同呢?下面我們來分析:
下面從語文高考命題設計與考核能力要求和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試題的考核要求的對比中來進行研究:
語文高考命題設計與考核能力要求
高考語文考查的能力可分為五個方面,它們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這五種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了一級級臺階,其中,最高一級的應用和鑒賞是并列的,因此,我們也稱之為五個能力層級。
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考核要求:
對詞、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
對比較復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
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
根據(jù)上下文,恰當選用詞語;
準確地辨明句義,篩選信息。
從兩者的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試題的考核要求明顯高于語文高考命題設計與考核能力要求,在這道試題中是否有體現(xiàn)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來看公務員考試中新加的第100題:
100.下列選項中對于本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公文寫作中,我們應當注意模糊語言的應用
B.在公文寫作中,我們應當大量使用模糊語言
C.在公文寫作中,我們應當避免語言模糊現(xiàn)象
D.模糊語言是公文寫作中應當加以重視的語言概念
要做對這道題,只有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五個方面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和對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能力?梢哉f公務員考試對考生能力考核的要求明顯高于高考語文試題,由此要提示給大家的是:題從哪里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考試的能力要求和答題的方法和規(guī)律。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公務員考試押題的無效性,押題和猜題既是無效的、也是荒謬的。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