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考剛剛落下帷幕,對于2009年國考的復習就已進入正式階段。隨著公務員考試日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考”,某種程度上即斷定該考試將日趨激烈,帶給考生的壓力將越來越大。在此,專家將為大家透析歷年國考形勢,分析考試現狀,指點備考迷津。
公務員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
很多考生朋友想追求公務員這個“金飯碗”,在就業(yè)壓力如此殘酷的今天,公務員這個福利待遇以及社會地位都優(yōu)勢明顯的職業(yè)就成為了首選。穩(wěn)定而相對清閑的工作,甚至已經開始吸引了眾多高學歷的在職人員和知名高校的應屆畢業(yè)生。
2005年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人數37萬
2006年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人數50余萬
2007年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人數突破55萬
2008年國家公務員的考試報名人數近80萬,實際參加考試60余萬。
大部分熱門職位競爭比例超過1:500
這就是現在公務員考試的殘酷競爭現狀,也是“公務員熱”的體現,很多人已經將公務員考試稱為“中國第一考”,不無道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擠這座獨木橋的考生朋友,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是前提條件。
提前準備,防止盲目自信
很多考生公務員考試成績不理想,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復習時間太短,準備不足,沒有合理的計劃。很多考生復習階段閉門造車、隨意性強,整個復習狀態(tài)迷迷糊湖,打到哪里算哪里,這樣的備戰(zhàn)一沒計劃,二沒時間,三沒毅力,想考上公務員無異于癡人做夢。還有一部分考生自視過高,覺得公務員考試考的就是智商,完全不需要復習,自己的頭腦靈活,一定沒有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裸考”(不復習直接上考場),這樣的考生在現今的公務員考試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得到了失敗的教訓。我主張大家公務員考試如果有條件,盡量做到6個月以上的復習,復習節(jié)奏貴在堅持,要善始善終,不能分心,務必保持全身心地投入。沒有信念、恒心和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話,成功只會離你越來越遠。在強度方面,可以最開始的時候以看書為主,每天輔助少量練習,比如對于資料分析,完全可以一天只花5分鐘做一篇資料,保證正確率,這樣如果能夠堅持幾個月,效果將相當顯著。
復習后期,主要避免題海戰(zhàn)術
很多考生,尤其是很多在校的應屆生很習慣采取題海戰(zhàn)術,以為多做題就能拿高分。誠然,想拿高分必須要有量的積累,這樣才能質的飛躍,但是要知道單純的題海戰(zhàn)術對考生有時候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有時還會因此而失去正確的復習方向。以去年的行測考試為例,有些考生在考前的一兩個月內做了幾十套模擬題,這個就是絕對要不得的。因為一方面做如此多的題目,很難有時間認真去分析自己做題的問題、錯誤的原因等,很可能同樣的錯誤依然出現在考場上。也就是沒有將題目做透,郭亮老師建議大家不要做太多的題目,而是將典型的題目做好做透,做到能夠舉一反三,這樣才能我們達到復習的要求。另一方面,對于市場上的模擬題,其中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模擬題對于考試方向的理解把握,以及題目的難度設置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導致很多考生做后會有與真題相差甚遠的感覺。這對于大家的復習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很多考生按照做模擬題的感覺去做真題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平時的復習,一定要以真題為主,將所有的真題好好研究,爭取找到簡單的可推廣的方法,能夠延展到相關的題目。把握住這些方法,再輔以一定的其他的地方真題作為練習,沿著整個公務員考試的方向向前復習,最后考前用一兩套模擬題練手,找做題的時間感,不至于手生即可。這樣的復習,有的放矢,不浪費時間,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考前研讀考試大綱
經過多年來專家對考試的分析來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每次的公務員考試一定會在考前的一個月左右出一個指導性的大綱,大綱中的內容以及方向就是這次考試的“指揮棒”。很多考生幾乎都不看大綱,認為大綱太簡單,沒什么需要看的,浪費時間,這是非常錯誤的一個觀念。其實大家如果把歷年大綱放在一起整理起來,就會發(fā)現其中有很多出題人所做的細小變動,而這些變動都反映在了考卷中。比如06年國考的大綱的常識部分是這樣描述的“常識判斷部分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側重測查考生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涉及憲法、行政法、經濟法、民法等內容”。而07年的大綱變?yōu)椤俺WR判斷,主要側重測查報考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涉及憲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等”。這樣,07,08兩年常識部分就取消了對于人文等知識的考察,只考察法律。再比如08年大綱中邏輯判斷部分的例題的題干,第一次出現了“下面哪一項最能削弱科學家的論點?”這樣的提法,這些都是大家需要重點注意的與以前大綱的不同點,換句話說,就是這次考試的方向。所以,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仔細閱讀考試大綱,了解本次的出題方向同時注意是否有新題型出現,提高效率。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公務員欄目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