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478號國務院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于12月11日正式實施,這預示著我國商業(yè)銀行與狼共舞時代的全面到來。
根據我國入世談判的承諾,2006年末將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我們喊了多年的狼來了,隨著新《條例》的實施,真正面對的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目前,在我國有183家外國銀行的分行,其中,已經有十幾家外資銀行有意從分行注冊為法人銀行了,屆時,世界一流的知名銀行將與中資銀行開展全面競爭,中資銀行能否抵御外資銀行的挑戰(zhàn),人們不僅有幾多期待,也有幾多擔心。
外資銀行的競爭實力不容低估。與中資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資產質量方面的優(yōu)勢。從壞賬率、資本充足率、新增資產質量等幾方面看,外資銀行優(yōu)勢是可以用嚴格的會計技術做比較。
二是技術及產品優(yōu)勢。在信用卡、網上銀行、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中間業(yè)務等方面,外資銀行具有強大的實力。這種優(yōu)勢一方面和中資銀行的網點優(yōu)勢形成對沖,一方面可能搶走高盈利業(yè)務的相當份額,對中資銀行造成很大威脅。
三是體制優(yōu)勢。且不論在產權制度方面的基礎制度差距,外資銀行全能型銀行的體制已占盡優(yōu)勢。
四是信用文化優(yōu)勢。根據有關金融人士的觀點,相當多的“中產階級”對財務隱私非常重視,在他們眼里,這種權利在中資銀行是很難保障的。
五是品牌優(yōu)勢。有些大牌外資銀行已經積累了數百年的信譽,這種企業(yè)文化上的因素會吸引一大批思想觀念比較前衛(wèi)的客戶。
與外資銀行相比,中資銀行的競爭優(yōu)勢是在老百姓心中信譽度高,資金實力雄厚,抗風險能力強,網點分布廣泛,異地通匯能力強,客戶資源廣泛,清算系統(tǒng)完備,匯路暢通,擁有遍布全國的經營網點和完善的業(yè)務體系。
劣勢是決策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不完善,工作效率低,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貸款占比高。從業(yè)人員雖然經驗豐富,但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不盡合理。技術熟練,但思想觀念陳舊,新業(yè)務、新知識接受慢。此外,分業(yè)經營框架下業(yè)務范圍的局限性,也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制約中資銀行盈利能力的提高。
從目前看,中外資銀行各有差異,在競爭中各有優(yōu)劣。一些業(yè)內人士提出以下對策。
首先,以“精致”營銷取代“粗放”營銷。所謂“精致”營銷,包括兩層含義,即把握市場定位并樹立營銷特色。中資銀行應從各個角度對市場進行細分,根據經濟發(fā)展、客戶需求、自身實力等因素選定和培育相對穩(wěn)定的“客戶群”,并根據鎖定的重點目標客戶類型,在預測未來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金融產品定位,乃至金融企業(yè)整體定位。
其次,以“動態(tài)”營銷取代“靜態(tài)”營銷。銀行的營銷以金融市場為導向,而金融市場并非靜止不變,因而必須拋棄傳統(tǒng)的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營銷思想,做到立足現在、放眼未來。隨著外資銀行的全面進入,作為市場份額的守護者,中資銀行更要有一份危機感和緊迫感。
再次,以市場開發(fā)取代市場占有。在中國,各銀行的“存款大戰(zhàn)”盡人皆知,盡管這中間所造成的資源浪費不言而喻,但為爭奪資金來源,各銀行似乎一貫“義無反顧”。這體現了我國銀行一種狹隘的營銷觀念:盯著已成熟的市場,以贏得現有市場份額。銀行要的是打破舊框框,采取創(chuàng)造市場的策略,推出新舉措,創(chuàng)造新思想,避免正面沖突。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環(huán)境,只有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銀行,才能最終贏得目標市場。
最后,以關系建立取代產品推廣。銀行進行產品推廣的目的是為了爭取廣大客戶的購買,而客戶對金融產品的購買決策是建立在信息、信任、關系和他人贊揚的基礎上的,因此正是銀行和客戶的緊密聯系才是金融產品推廣的“生力軍”,這也是外資銀行重視客戶情感經營管理的原因所在。我國銀行應充分利用公共關系資源,加強銀行與客戶、銀行與市場的交流與聯系,在這一過程中轉變、修改、完善乃至創(chuàng)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互動中穩(wěn)固客戶關系,在關系網中樹立形象,在形象先導下順利實現營銷目標,從而建立起以客戶為“軸心”,環(huán)境、關系、質量和服務為“滾珠”的營銷機制,以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迎接外資銀行的全面挑戰(zhàn)。
相關文章:北京07年應屆生公務員報名信息及復習資料匯總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