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促進婦女婚姻家庭的幸福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就對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作出明確規(guī)定。2001年中國頒布的婚姻法修正案重申男女平等基本原則,強調夫妻地位平等和婚姻家庭權利義務平等,有針對性地補充了禁止實施家庭暴力、禁止重婚等有利于維護婦女權利的條款。目前,婦女的婚姻自主程度明顯提高,在家庭決策中的作用顯著增強,人身、財產權利得到進一步保障。
堅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十年來,婦女早婚率下降,平均初婚年齡提高,總和生育率保持在較低水平,2004年為1.8。在計劃生育活動中,國家強調社會性別意識,尊重婦女的生育權利,把計劃生育和促進性別平等相結合。2002年開始實施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計劃生育責任,為實現家庭生活中的性別平等提供了有利條件。
大力發(fā)展社會福利事業(yè),在社區(qū)優(yōu)先發(fā)展對家庭生活有直接影響的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家務勞動社會化,增加婦女的自我支配時間。家務勞動服務迅速發(fā)展,家庭勞務消費比例逐漸提高,家用電器日益普及,托幼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男性分擔家務的比例有所上升,婦女家務勞動負擔減輕,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異進一步減小。
依法保障女嬰和女孩的生存發(fā)展權利,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的現象。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禁止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不允許非醫(y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近年來,政府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深入宣傳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樣好等新型婚育觀。2003年啟動“關愛女孩行動”,提出“消除性別歧視要從懷孕抓起,倡導男女平等要從娃娃開始”,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逐步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發(fā)展的利益導向機制,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生育偏好,維護女孩的合法權益,努力提高女孩的家庭地位。
重視保護老年婦女的合法權益,提高老年婦女的婚姻家庭地位。十年來,國家制定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為維護女性占多數的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中國政府關心老年婦女的特殊問題,保障老年婦女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權益;積極發(fā)展老齡事業(yè)和產業(yè),逐步實現老年服務社會化;保障老年婦女的身心健康,豐富老年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努力營造尊重婦女、男女平等的家庭環(huán)境。2001年9月,國家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在家庭生活中實現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反對歧視和迫害婦女;實行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樹立“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文明新風。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在家庭領域推進性別平等的良好環(huán)境正在逐步形成。
積極開展家庭領域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政府一貫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有關家庭問題的決議、磋商與活動。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家庭組織。2004年,中國參加聯(lián)合國國際家庭大會,贊同《多哈宣言》所倡導的婚姻雙方忠誠和平等,譴責使用家庭暴力。同年,中國承辦了世界家庭峰會,倡導性別平等從家庭開始,培育和諧的家庭伙伴關系。
七、建立婦女良好生存環(huán)境
中國政府不斷優(yōu)化婦女的生存和發(fā)展環(huán)境,積極發(fā)揮婦女在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中的作用,努力為婦女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空間。
制定促進婦女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按照中國21世紀議程和婦女發(fā)展綱要的目標要求,各級政府積極促進婦女在環(huán)境科研、評價、規(guī)劃、設計、監(jiān)測和管理中的參與。目前,中國有不少女性在各級環(huán)保部門中任職,有的還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全國環(huán)境監(jiān)察執(zhí)法人員中女性約占30%。國家鼓勵廣大婦女積極參與民間環(huán);顒樱谡闹С窒,全國婦聯(lián)開展“三八綠色工程”等社會動員和宣傳教育活動,使每年都有一億多婦女參加義務植樹、防護林建設和小流域治理,1999年全國婦聯(lián)因此獲得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全球500佳”稱號。此外,一些婦女參與發(fā)起的民間環(huán)保組織,推動企業(yè)承擔社會責任,推廣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培訓和動員公眾參與環(huán)境保護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保護和改善婦女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自然和人居環(huán)境。十年來,城鄉(xiāng)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人均住房面積和綠地占有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眾多文體和休閑設施的興建及便民開放,增加了婦女可利用的公共空間,為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政府大力推進改水改廁,提高農村自來水和衛(wèi)生廁所普及率。2001—2004年,中央政府先后安排國債資金97億元,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平均每年為690多萬農村婦女提供安全可靠的飲用水。2004年,農村衛(wèi)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3.1%;農村廁所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從1998年的28.5%迅速提高到2004年的57.5%。改水改廁緩解了農村婦女繁重的取水勞動,減少了她們和家人的健康風險,有效地改善了婦女的生存和發(fā)展條件。
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性別平等與婦女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逐步消除社會對婦女的偏見、歧視及貶抑。國家加大了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領導分別在國家和地方新聞媒體上發(fā)表文章,闡述性別平等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肯定婦女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作用和貢獻。報紙、電視臺、電臺等新聞媒體制作播出了一批倡導性別平等、維護婦女權益、展示婦女風采的節(jié)目和報道。此外,政府支持婦女組織與新聞媒體合作開辦節(jié)目,展示婦女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激勵婦女使用和掌握信息資源。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在中國的廣泛應用,許多婦女組織創(chuàng)建起互聯(lián)網站,成為傳播性別平等意識,促進婦女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八、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國家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十年來,中國相繼制定和修訂了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頒布實施了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等100余件涉及婦女權益保障的法規(guī)和規(guī)章。
逐步建立起保障婦女權益的社會化維權工作機制。國家建立了由19個部門組成的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協(xié)調組。一些法院設立了婦女維權法庭,專門受理涉及婦女權益保護的民事案件。在審理婦女維權案件時,法院通常邀請婦聯(lián)等部門的人民陪審員直接參與相關案件的審理工作。國家積極開展執(zhí)法和司法人員的性別意識培訓,發(fā)揮司法人員在保障婦女權利方面的作用。國家還重視提高女性司法人員的數量和比例,2004年中國女法官和女檢察官分別占法官和檢察官總數的22.7%和21.7%,分別比1995年提高了5.9和5個百分點。
開展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和法制宣傳活動。為切實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專門下發(fā)通知,強調對婦女權益受到侵害案件的控告、申訴和檢舉,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和基層法律服務機構不得推諉和無故拖延;對經濟困難的婦女當事人酌情減免法律服務費用。2003年中國開始實施的《法律援助條例》明確規(guī)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經濟困難的公民可以獲得免費法律援助,貧困婦女的維權因此得到了實際幫助。截至2004年底,中國各地共建立政府法律援助機構3023個。此外,中國政府還支持非政府組織開設婦女維權熱線、成立法律咨詢中心等,積極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中國正在進行的第四個五年普法宣傳活動中,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等與婦女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被列入了重點宣傳內容。
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并采取切實措施予以解決。中國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婚姻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實施針對婦女的暴力侵害。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的,立法和司法實施中強調應根據暴力侵害的程度,追究相應的民事和刑事責任,并積極給予受害人以司法救助。近年來,一些地區(qū)制定了反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規(guī),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有2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了有關條例、意見或辦法。此外,中國政府還與非政府組織積極合作,實施干預項目,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成立報警中心、傷情鑒定中心和婦女救助站,開通反家庭暴力熱線等,為受害婦女提供咨詢、庇護、醫(yī)療及心理幫助等多種服務。
嚴厲打擊拐賣婦女的犯罪活動。中國刑法1997年修訂時專門修改和增設了關于拐賣、收買婦女等罪名,提高了有關犯罪的量刑標準。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司法解釋,使相關法律條款更具操作性。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連續(xù)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專項行動,建立了被解救婦女兒童中轉、培訓、康復中心,取得顯著效果。同時,公安和司法機關將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確定為國際合作的重要領域,與有關國家簽訂了雙邊警務合作協(xié)議和刑事司法協(xié)助條約,共同開展“預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項目。
依法保護女性罪犯和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國家嚴格實行男、女罪犯分開關押和管理,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的制度,為女犯配備女醫(yī)生、允許女犯與未成年子女共度節(jié)日,對女犯進行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和職業(yè)技術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