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歌
相對來說,申論作文以議論文較多,但這并不代表其他文體便被冷落甚至棄置不要了。應試者在申論考試之前,不但要把議論文的寫作知識打牢,其他問題也不可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下面筆者就針對雜文談一下它的特點與寫作知識。
雜文是指一種形象與說理相結合的短小精悍、犀利潑辣的議論性散文或文藝性短論。它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但以議論為主。雜文不像一般的議論文那樣抽象的說理,或者簡單的舉例說明,而是運用形象化的方法,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聯想、引申、夾敘夾議等手法來闡發(fā)深刻的道理。
雜文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篇幅短小,取材廣泛 雜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幾千字的很少。這一點尤其適合于申論考試的要求。它筆墨不多,言簡意賅。雜文篇幅雖然短小,取材卻廣泛多樣。點滴的感受,片段的思想,鱗爪的觀察,大至宇宙,小到微塵,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聞時事,奇談趣聞,皆可入文。作者評人、議事、說理、錄言、記聞均可。當然,在申論考試中,材料是給定的,不必考生再自選生發(fā)感觸材料。
二.戰(zhàn)斗性與論辯性共存 在各類文學樣式中,雜文以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為使命,戰(zhàn)斗形式它鮮明的特點。而雜文的戰(zhàn)斗性是通過論辯性來實現。雜文常常通過對紛繁復雜的事物的剖析,一語道破現象下的本質,說出人們心中所想或想說而未說出的話來。雜文思辨的威力是通過闡發(fā)事理來實現的。所以,寫雜文時,要求作者以清晰的思路,通過邏輯判斷、推理等方法,對問題進行透徹的分析。在批駁時要抓住對方矛盾,擊中要害,克敵制勝。在議論時,作者須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善于從復雜多變的事物中,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這樣,其論證才能使人信服,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三.說理形象,議論生動 形象性是雜文文學性的重要體現。它要求通過具體事物的描述,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讀者通過藝術形象自然而然的得出結論。為使雜文的批判對象更帶普遍性和概括性,進行雜文創(chuàng)作時,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勾形畫像,微肖微妙,并與現實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塑造出富于典型意義的藝術形象。
雜文寫作的三點注意: 一.態(tài)度鮮明化 雜文是一種個性鮮明的文體,愛與憎都毫不掩飾。且雜文是勇敢者的藝術,它嬉笑怒罵,針砭時弊,敢于撕破假面,敢于向被認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挑戰(zhàn)。事實上,公務員就是這樣的一個的角色。
二.大題小作化 大題小作就是要求從申論材料所給的重大社會問題中,抓住最尖銳最能反映本質的一點,或從一個側面去做文章。這是一種“大處著眼,小處著筆”的寫作方法。寫作者要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浪花看大海,也就是要“大中取小,小中見大”。通過對照、聯想、借喻、類比,生發(fā)開去,提示隱藏在具體現象后的意義,發(fā)掘深刻的主題。
三.雜文要“雜”化 (一) 題材上要廣采剝取,多方涉獵。
目的是為了從不同的角度深刻的表現主題,豐富思想內容。
。ǘ 內容上知識豐富,寓理于文
雜文的”雜”體現在內容上便是豐富性和知識性。讀這樣的雜文,讀者既可以獲得豐富的知識和無窮的樂趣,又可在作者的娓娓的敘述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深刻的教育。這樣就不是空洞的講道理,而是寓理于文,寓理于趣。閱卷者同樣也比較喜歡這類文章。
在雜文寫作中,或許一些考生常?嘤凇半s”不起來,缺乏形象性,沒有一點雜文的味道。出現這種窘境的原因,除了對所寫的問題想得不深不透以外,還與應試者生活經驗的貧乏和知識面狹窄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平時必須注重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積累與開拓,不斷擴大生活視野和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