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六大變化
《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對申論部分的規(guī)定:
(一)主要通過報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報考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全部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50分鐘,滿分100分。
(二)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xiàn)象,要求報考者能夠準確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全面分析問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準確流暢地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
《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對申論部分的規(guī)定:
2006年中央國家機關的考試大綱規(guī)定:主要通過考生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全部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50分鐘,滿分100分。
從2005年以后,中央國家機關申論考試的命題形式幾乎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變化,但基本思路沒有變,即考核“概括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證說理的能力”。這可以從《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分析出來。題型的不斷變化,以及基本思路的始終如一,體現(xiàn)了命題人對命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考查“準公務員”綜合實力的考試宗旨。在肯定這一命題形式的同時,我們認為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將有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具體為:
一、注重考生個人的見解、觀點
這一最新變化,可以通過對比2006年和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的考試大綱中的申論部分得出。
《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對申論部分新增加了: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礎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思路或解決方案。這在過去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大綱中是從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內(nèi)容。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將更加注意考核考生的主觀見解。
因此,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很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五種題型:
第一、“針對材料中出現(xiàn)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此類的問題。
第二、給定考生虛擬身份,提出對策。
第三,針對材料中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
第四,對策有效性分析題型。
第五,評論文。包括:500字左右的小評論文和1000字左右的評論文。
二、命題內(nèi)容越來越“熱”
《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錄公共科目考試大綱》規(guī)定“申論材料通常涉及某一個或某幾個特定的社會問題或社會現(xiàn)象”。從2000年開始考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相協(xié)調(diào)的問題,到2001年的“PPA”問題、2002年網(wǎng)絡與生活的關系問題、2003年安全生產(chǎn)問題、2004年交通擁堵問題以及2005年農(nóng)村農(nóng)民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年的熱點社會問題,而且這種將考點集中在社會熱點上,并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命題已成為命題人的命題趨勢。這種趨勢在2006年的考試中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2002年11月,我國發(fā)現(xiàn)第一起SARS病例,隨后“SARS”在我國迅速傳播,疫情嚴重。2003年5月,國家公布實施《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2004年7月,暴雨突襲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哈爾濱、成都等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癱瘓、人員死傷。由此,突發(fā)公共事件的應急機制問題及其相關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就在2006年的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中,命題人恰以“突發(fā)公共事件”問題為材料背景,巧妙構思,考查考生對“突發(fā)公共事件”問題的理解。這正是命題人通過“命題導向”來使更多的“準公務員”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家大政方針的命題思路。由此可見,這一思路將繼續(xù)指導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命題工作。因此,2007年的申論考試的背景材料還會在與時政相關的一些社會熱點中選取。請考生多加注意2005年以來社會上最受關注的社會熱點。
公務員考試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報 名 | 論 壇 | ||
主 講 | 課 時 | 講座 | |||
行政能力測試 | 姚裕群 | 20 | 講座 | 報 名 | 論 壇 |
申論 | 高增霞 | 8 | 講座 | 報 名 | 論 壇 |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