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jié) 閱讀辯難與解惑 |
第 2 頁:第二節(jié) 有條不紊——科學的閱讀順序 |
第二章 夯實基礎——高效閱讀
閱讀材料的時間到底要多久?我不知多少次面臨過這個問題,卻從來沒有回答過,也無法回答。因為材料的類別和數(shù)量不同,題目的多少也不同,我的回答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經常對這樣提問的考生說,你這樣提問是不實用、不科學的。對于考生來說,這個問題應該換成“怎樣才能又快又準地把握住材料的信息”,這才是大家要解決的問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一個訓練的過程的,我從來不認為看我的書之后閱讀能力立即就能有所提升,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沒有好的閱讀習慣和練習,這個方法的作用是比較有限的。
第一節(jié) 閱讀辯難與解惑
一、閱讀中的問題——我們?yōu)槭裁醋x得那么亂?
(一)材料的數(shù)量龐大
隨著申論命題的日益完善,考試的難度也在日益加大。難度加大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在申論材料字數(shù)的增加。
(二)題干的字數(shù)在增加
從2006年到2009年,題干字數(shù)呈遞增趨勢,雖然2010年的題干在字數(shù)上減少了,但是提問方式卻有很大的變化。通常情況下,閱讀題干需要比閱讀材料更加仔細,所以閱讀的難度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減小。盡管國考申論考試有兩個半小時,但是很多考生在考試的時候還是感覺時間不夠用,這與沒有把握好閱讀的節(jié)奏和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上述兩個都是客觀因素,這兩個客觀因素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1.讀得過慢。因為材料的內容比較多,很多考生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去讀,結果導致答題時間不足。
2.讀得過快。一些考生看到材料這么多,心里非常著急,于是對材料進行飛速的瀏覽,結果對材料的內容把握不準確。還有一些考生開始讀得太快了,余下了很多時間,但是后來又發(fā)現(xiàn)了很重要的問題,結果補充已經來不及了。
3.注意力分布不均勻。一些考生開始的時候讀得很慢,后來發(fā)現(xiàn)時間過得很快,就飛速地閱讀,結果是讀得認真的地方就印象很深,沒有讀到的地方沒有什么印象,導致答題的時候出現(xiàn)偏頗。
4.精力容易分散。容易出現(xiàn)讀到后面,忘記了前面的問題。還有就是很難把握材料的中心,不知道材料的重點。
5.心理壓力重。尤其是2006年參加國考的考生,一看到有那么多材料,先就泄氣了。因為以前練習的材料都是在3000—4000字的,突然看到8000—9000字的材料,就不知所措了。
二、解除閱讀的魔咒——閱讀的辯證法
(一)多與少的辯證法
材料多是壞事嗎?我們剛才提到,材料的數(shù)量多會給考生造成心理壓力。很少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材料多就一定是不好的嗎?很多考生會說,反正不是好事。我們很多時候可以反過來思考,申論大文章寫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xiàn)考生字數(shù)寫不夠的情況,或者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角度,觀點也不新穎。材料多不就恰好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提供了更多的寫文章的切入點嗎?文章是如此,其他題目也是如此,所以看到有很多材料應該感到興奮,而不是為難。
(二)舍與得的辯證法
材料很多是個麻煩,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需要閱讀,在材料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有意忽略掉一些東西,甚至丟掉一些東西。這樣講起來很抽象,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國考2006年申論考試的第一個題目是:假設你是一位新錄用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批。要求:概括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我們剛才說了,這篇申論的材料非常多,僅D部長的講話內容就有5000多字,要用500字以內的篇幅來概括,我們是不可能把他講話的每一點都說到的,所以我們必須舍棄掉一些東西。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