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材料來源十分廣泛,以2012年國考為例,副省級申論試題以“道德”為主題,一共設置了九則給定資料,六千七百余字。材料來源較廣,從新聞報道、社會熱點、時政評論到專家、學者、官員的觀點,再到真人案例、國家大政方針等題材豐富,資料多樣。
地市級申論試題以“災難與安全”為主題,一共設置了五則給定資料,六千七百余字,資料數量少于副省級,但是文字閱讀量與副省級相當。資料中的所舉實例以反面材料為主,資料來源于網絡、記者報道、調查報告、報刊、學術文章等。
由此建議考生在申論備考時,務必重視這樣幾類信息:
1、 政策理論
公務員考試離不開對國家大政方針、政策理論、工作部署、措施要求、時事政治等方面的考察。作為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的公務人員,必須對我黨和政府的基本方針戰(zhàn)略有所了解。實踐表明,如果對國家政策理論掌握地越好,對于申論命題的解讀就會越到位,對于申論題目的作答就會越準確,對于申論科目的應試就會越順利。
例如,2009年胡錦濤總書記兩次視察山東省,明確指出:“要大力發(fā)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fā)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yōu)勢產業(yè),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這是胡總書記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我們認真研究山東海洋經濟發(fā)展問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發(fā)展海洋經濟都作出了相應部署。如果考生對于這個背景資料比較了解,就會對2010年國考試題為何以“海洋的保護與開發(fā)”為主題不感突兀,就會對題目中寫《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做到心中有數。
不惟如此,以2012年最新國考為例,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等場合也在反復強調,黨員干部的選拔標準要堅持“德才兼?zhèn)洹、“以德為先?;在2011年11月公考大綱出臺之際,國家公務員局就明確指出公務員考試要重視“德”的考察。在這種背景下,2012年國考副省級申論試題就以“道德”為主題進行了考試。如果考生對當下社會的一些有關道德的熱點,諸如“金縷玉衣”、“最美媽媽”、“孫氏兄弟”等故事比較了解,就可以直接縮短閱讀時間,進入題目作答和修改的階段,不但會減輕閱讀負擔,更會提高作答的正確率與規(guī)范性。
可見,考生必須在試前做好政策理論方面的搜集、學習、內化、運用的備考工作。
考生可以通過紙媒、網媒、視媒等渠道獲取國家政策理論方面的相關信息。為了更快得提升申論能力與水平,建議考生多方法運用相關知識:
第一:背誦。對于國家重大戰(zhàn)略思想與政策,進行背誦。諸如“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節(jié)約型社會”等,要對它們的概念、內容、要求等方面的內容了熟于心。
第二:重點掌握。對于我黨、國家、政府的重要會議精神,領導人講話、“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等進行認真梳理。尤其是主席、總理等重要領導人的經典講話爭取做到可以復述。
第三:注意事件原因分析及措施應對。當重大事件、熱點話題發(fā)生之后,除去事件本身,更需要對事件的由來、根源進行跟蹤分析,對相關部門提出的意見、建議、對策、部署等多加留意。
第四:注意相關評論。針對一個事件,政府、專家、學者、民眾等各方的反映如何,有哪些評論文章觀點突出,評價到位,論證深入,這些都需要考生在日常學習中多加搜集,認真思考。
“厚積而薄發(f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現在開始關注政策理論、焦點熱點就能夠為我們的申論考試帶來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