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荊楚網(wǎng)記者來到湖北神農(nóng)架林區(qū)松柏鎮(zhèn)麻灣村時,村民王志興正在自家地里采收辣椒。他興致勃勃地說:“按目前的長勢和價格,一畝地變個萬把塊錢不成問題”。在湖北省司法廳“三萬”工作隊的對口幫扶下,神農(nóng)架林區(qū)125個貧困戶共648人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8月24日荊楚網(wǎng))
近年來,“精準扶貧”的力度空前,確實在盤活資源、滿足農(nóng)村需要上,發(fā)揮了積極有益的作用。然而,在扶貧的現(xiàn)實中也存在不少“不對味”的尷尬。各種資金灌注、資源轉移,看上去各種“扶貧”措施豐富多彩,內容琳瑯滿目,但往往因為不接地氣,不合實際,出現(xiàn)“曇花一現(xiàn)”、“拔苗助長”,最終落得個“扶不起的阿斗”。
“大石頭多,沒有平地光陡坡;下雨兩天漲大水,天干三天沒水喝”,這樣的先天條件,扶貧任務之重可想而知。然而,從辣椒長勢喜人,農(nóng)民笑靨如花;到果樹滿山便栽,養(yǎng)殖如火如荼,在短短的時間內,扶貧隊“敢叫日月?lián)Q新天”的斗志,麻灣村“煥然一新”的生機勃勃,鮮活的實例像我們證明了精準扶貧的內涵——精準扶貧貴在“以民為本”。
以民為本,掌握民情民意,做好心理扶貧。扶貧先扶志,做好扶貧工作必須要先增強大家脫貧致富的信心。局限于現(xiàn)有的認識,扶貧工作的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群眾的參與度,正如報道中所說,大家根本不愿意種辣椒。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調動農(nóng)民的積極性才是關鍵,短平快的項目配合“高地結合”的套種模式,正是在了解明情基礎上的有效舉措。
以需而變,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力求精準扶貧。習總書記強調“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意思就是扶貧必須要有“精準度”,采取群眾“點菜”,干部“下廚”的方式。扶貧隊從扶貧政策、村情、戶情出發(fā),幫助村民理清發(fā)展思路,制定符合實際的扶貧規(guī)劃,宜種則種、宜養(yǎng)則養(yǎng),“私人訂制”彰顯了精準扶貧的內涵。
因勢利導,確保管理到位,聚焦扶貧效果。如果把“扶貧”僅僅當作任務來完成,只管政策“送”下去,而不考慮最終效果,就難免出現(xiàn)“年年扶年年貧”的尷尬。表面上送溫暖來了,實際上并沒得到改觀,反而會有更大失落。如何保證切實發(fā)揮實效,關鍵在因勢利導,動態(tài)管理農(nóng)戶信息,管理產(chǎn)業(yè)發(fā)展模式,管理運營途徑……是對扶貧效果的考量。
以民為本才能滿足民需,以民為本才能因需而變,湖北省司法廳“三萬”工作隊進駐麻灣村后的精準扶貧,給“扶貧”寫下了生動的腳本,值得點贊。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