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1 頁:言語理解與表達 |
第 5 頁:數(shù)量關系 |
第 7 頁:判斷推理 |
第 11 頁:資料分析 |
第 15 頁:常識判斷 |
第 17 頁:參考答案 |
第一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
(共40題,參考時限35分鐘)
一、閱讀理解。每道題包含一段話或短文。請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項。
請開始答題:
1.英國哲學家培根在其著作《論讀書》中談到,“__________”。他的《論讀書》對于后人的閱讀行為有很大影響:“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shù)學使人精密,學物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填入畫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痪涫? )。
A。讀書讓生命更精彩
B.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C.讀書可加深對世界的認識
D.知識就是力量
2.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山西五臺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被審議通過。至此,我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8處。五臺山是佛教圣地,為持續(xù)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樣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印度的佛教大都失傳了,中華佛教卻繁榮昌盛,甚至連佛教禮儀服裝等細枝末節(jié)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本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C.中華文化獨樹一幟
D.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3.在晚年得了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藝術大師雷瓦諾,作畫時必須忍受身體的疼痛,甚至連畫筆都無法拿穩(wěn),經過這些病痛之后,他留下一句令人深思的話:“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文段所表達的寓意是( )。
A.人生苦短,努力趁早
B.苦痛一時,藝術千秋
C.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D.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4.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有,世界其他國家也有。目的是尋求同一個答案。為什么人們在享受自己獲得的和創(chuàng)造的財富時,會時時受到大自然種種懲罰?因為在土壤侵蝕、沙漠化、濫伐森林、越來越多的物種滅絕、環(huán)境污染等所導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中,已經進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類,還沒有真正揭開人與生物圈之間的秘密。
文段最后的“秘密”一詞具體指的是( )A.人類為什么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B.人類獲得和創(chuàng)造了財富還會受到懲罰的原因
C.人類應怎樣在獲得發(fā)展的同時來維持生態(tài)平衡D.人類搞經濟建設怎樣才能和環(huán)境相適應
5.當下,改編經典似乎已成為舞臺和影視創(chuàng)作的一種潮流。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有的改編者缺少對經典應有的敬畏,甚至肆意顛覆和解構經典。元雜劇《趙氏孤兒》產生之后,不僅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還是最早傳入歐洲的中國戲劇。它所傳達的追求正義、忍辱負重、舍生取義的民族精神,曾激勵著一代代華夏兒女。編劇陳涌泉在改編《程嬰救孤》這一經典名劇時,首先看重的就是原著千百年來一直被后人傳頌的歷史精神,主題立意的確立、人物關系的設置、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都是基于表現(xiàn)和強化這種歷史精神。
文段意在說明( )。
A.改編經典愈來愈熱,但對經典的解讀出現(xiàn)重大誤解,甚至出現(xiàn)了肆意顛覆和解構經典的情況,這種現(xiàn)象是應該被杜絕和禁止的
B.經典之中所傳達出的追求正義、忍辱負重、舍生取義的民族精神是我們后世之人應該繼承和發(fā)揚光大的
C.陳涌泉改編的經典名劇《程嬰救孤》在主題立意、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等方面更突出了經典中所包含的精神
D.只有在改編經典之作時尊重經典的歷史精神,才能表現(xiàn)和強化經典中所傳達出的精神,為世人所傳頌
6.天文學并不是新開拓的科學,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的遠古時期,我們從現(xiàn)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的痕跡。也許在文字產生以前,人們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行蹤來判斷季節(jié),這種物候授時是早期農業(yè)生產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世紀50年代,中國一些少數(shù)民族還通行這種習俗。物候雖然與太陽運動有關,但由于氣候變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錯位幾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時比起后來的觀象授時就要粗糙多了。
下列說法與原文相符的是( )。
A.天文學不是一門新學科,它早在人類的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B.現(xiàn)代天文學的基本概念中保留了許多遠古人類的天文知識和觀念
C.也許早在文字產生以前,人類就已經知道觀象授時,盡管它還很粗糙
D.利用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行蹤來判斷季節(jié)的方法可能已經沿用了數(shù)千年
7.民眾作為城市的主人和管理服務的對象,對公共政策制定應該享有重要的發(fā)言權,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部門往往不尊重甚至忽視、削弱這樣的發(fā)言權。因為事前征求民意、聽取民意不夠,所以公眾對一些城市管理決策不知情,更談不上什么理解與支持。也因為事前被忽略的聲音沒有被及時“打撈”,被壓制的意見表達不暢,一旦決策執(zhí)行過程出現(xiàn)問題,公眾的質疑與批評便噴涌而出。
這段文字針對的主要問題是( )。
A.公共事務決策忽視民意
B.民眾對公共政策制定沒有發(fā)言權
c.民眾對城市管理決策不知情
D.城市管理政策遭到公眾質疑與批評
8.瘋狂的高利貸亂象,或可歸結于銀根緊縮下的中小企業(yè)融資難所肇始,或可抱怨政府部門的監(jiān)管不力所縱容,也可以反思鄉(xiāng)鎮(zhèn)基層的金融信貸體系不發(fā)達以及房地產企業(yè)的瘋狂吸金所致。但這場風暴的策動與生成,自有其內在強大驅動力,遠不是外界幾個誘因所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匆豢磦麂N的屢打不絕,看一看地下六合彩的生生不息,它們身上的頑強與頑固,不可理喻的瘋狂與混亂,與高利貸的粗野是何等相似!
這段文字意在( )。
A.對政府部門與金融企業(yè)的不作為提出質疑
B.呼吁政府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徹底終結瘋狂的高利貸亂象
C.提出取締高利貸可以借鑒打擊傳銷、地下六合彩的方法
D.說明終結高利貸亂象,僅僅規(guī)范金融。加強監(jiān)管還不夠,更要靠整個社會心態(tài)的冷靜與理性
9.現(xiàn)代市場體系使我們不需要通過親歷親為去加工食品,而只需要消費食品。學術地說,我們不需要用身體在場的方式獲得生活必需品。這就是為什么市場體系需要信用。我們可以放心地吃東西,基于我們相信,購買的東西雖然是在我們沒有親眼看到的情況下制造,但它是清潔的。我們之所以這樣相信,是因為我們相信有食品監(jiān)管制度、基本衛(wèi)生意識、制造者的道德意識、競爭形成的質量要求,對食品制造起到作用。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一切可能都沒有在制造時“在場”。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重建市場基本信用
B.現(xiàn)代市場體系實現(xiàn)了勞動的社會化,但同時也產生了食品安全問題
C.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從食品監(jiān)管制度和企業(yè)道德等方面人手
D.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無法避免地食用問題食品
10.隨著北京舊城改造不斷進入媒體視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學家已被大眾熟知。但少有人知曉的是,從1915年起,北京已在時任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的主持之下,有計劃地進行市政工程建設。同樣少有人知曉的是,1925年,25歲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生梁思成,收到父親梁啟超從國內寄來北宋匠人李誠撰寫的《營造法式》一書,興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國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人中國營造學社,在那里撰寫了《中國建筑史》,成為建筑學一代宗師。而《營造法式》一書的發(fā)現(xiàn)者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正是朱啟鈐。假若沒有朱啟鈐,中國的古建筑研究,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朱啟鈐1915年就開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設工作,他才是北京舊城改造的主持者
B.朱啟鈐對我國古建筑研究工作的貢獻不為人所知
C.梁思成是受到朱啟鈐的影響才成為建筑學一代宗師
D.朱啟鈐是中國古建筑研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