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點2.3.4同伴關系的類型
1.帕頓的研究
帕頓提出了六種類型的社會性參與活動,代表著幼兒發(fā)展的不同水平。
按照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這六種類型依次為無所事事、旁觀、獨自游戲、平行游戲、協(xié)同游戲和合作游戲。
帕頓的研究數據表明,2~5歲的幼兒中,協(xié)同、合作游戲的數量在上升,而獨自游戲、旁觀和無所事事的行為在下降。
2.龐麗娟的研究
1)龐麗娟采用“同伴現(xiàn)場提名法”對幼兒的同伴社交類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幼兒的社交地位已經分化,主要有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視型和一般型。
2)四種類型的基本特征:
受歡迎型(13.33%):喜歡與人交往、行為方式友好、受歡迎;
被拒絕型(14.31%):喜歡交往、行為方式不友好、不受歡迎;
被忽視型(19.41%):不喜歡交往、被忽視和冷落;
一般型(52.94%):行為表現(xiàn)一般,既不是特別主動、友好,也不是特別不主動或不友好;既非為同伴特別地喜愛、接納,也非特別地被忽視、拒絕。
3)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在4~6歲范圍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受歡迎型幼兒人數呈增多趨勢,而被拒絕型幼兒、被忽視型幼兒的人數呈減少趨勢。
4)在性別維度上,在受歡迎型幼兒中,女孩明顯多于男孩;在被拒絕型幼兒中,男孩顯著地多于女孩;而在被忽視型幼兒中,女孩多于男孩,但男孩也有一定的比例。
命題點2.3.5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
1.早期親子交往的經驗
親子關系對今后的同伴關系有預告和定型的作用。而更近一些的觀點則認為二者是相互影響的。
2.幼兒自身的特征
幼兒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約著同伴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接納程度,另一方面也決定著他們在交往中的行為方式。
首先,性別、長相、年齡等生理因素和姓名影響著幼兒被同伴選擇和接納的程度。
其次,幼兒的氣質、情感、能力、性格等個性、情感特征影響著他們對同伴的態(tài)度和交往中的行為特征,由此影響同伴對他們的反應和其在同伴中的關系類型。
對幼兒同伴交往關系影響最大的是其在交往中的積極主動性、交往行為及交往技能。
3.活動材料和活動性質
活動材料,特別是玩具,是幼兒同伴交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嬰兒期到幼兒初期,幼兒之間的交往大多圍繞玩具發(fā)生。
活動性質對同伴交往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自由游戲的情境下,不同社交類型的幼兒表現(xiàn)出交往行為上的巨大差異。而在有一定任務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戲或集體活動中,即使是不受同伴歡迎的幼兒,也能與同伴進行一定的配合、協(xié)作,因為活動情境本身已規(guī)定了同伴間的作用關系,對其行為有許多制約性。
命題點2.4幼兒性別角色的發(fā)展
命題點2.4.1性別角色的含義
性別角色是被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一種地位,也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上期望的總稱。
幼兒性別角色行為的發(fā)展,是在對性別角色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的過程,從而導致幼兒之間在心理和行為上的性別差異。
命題點2.4.2性別角色認識的發(fā)展
兒童性別角色的認識經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對于幼兒而言,主要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的發(fā)展。
1. 知道自己的性別,并初步掌握性別角色知識(2~3歲)
幼兒的性別概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性別的認識,一是對他人性別的認識。幼兒對他人的性別認識是從2歲開始的,但這時還不能準確說出自己是女孩還是男孩。直到2.5~3歲左右,絕大多數孩子能準確說出自己的性別。同時,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關于性別角色的初步知識。
2.自我中心地認識性別角色(3~4歲)
這個階段的幼兒已經能明確分辨出自己的性別,并對性別角色的認識逐漸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戲、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這個時期的孩子能接受各種與性別習慣不符的行為偏差,如認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
3.刻板地認識性別角色(5~7歲)
這個階段幼兒不僅對男孩和女孩在行為方面的區(qū)別認識得越來越清楚。同時開始認識到一些與性別有關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膽大、勇敢等。幼兒對性別角色的認識也表現(xiàn)出刻板性,他們認為違反性別角色習慣是錯誤的,如一個男孩玩娃娃會遭到同性別孩子的反對等。
命題點2.4.3幼兒性別行為的階段和特點
1.性別行為的產生(2歲左右)
2歲左右是幼兒性別行為初步產生的時期。具體體現(xiàn)在幼兒的活動興趣、同伴選擇及社會性發(fā)展三個方面。
2.幼兒性別行為的發(fā)展(3~6、7歲)
進入幼兒期后,兒童之間的性別角色差異日益穩(wěn)定、明顯,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游戲活動興趣方面的差異:
2)選擇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異;
3)個性和社會性方面的差異。
命題點2.4.4影響性別角色行為的因素
影響幼兒性別角色行為的因素有兩類: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會因素。
1.生物因素對幼兒性別行為有一定的影響
影響幼兒性別行為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荷爾蒙)。
2.父母的行為對幼兒性別角色和行為起著引導、被模仿和強化的作用
1)父母是孩子性別行為的引導者;
2)父母是孩子性別行為的模仿對象。
命題點2.5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
命題點2.5.1親社會行為概述
親社會行為指人們在交往活動中對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言語和行為反應。它在交往中產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
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主要有:同情、關心、分享、合作、謙讓、幫助、撫慰、援助、捐獻等。
命題點2.5.2親社會行為的早期發(fā)展
1)幼兒很小就表現(xiàn)出親社會行為(關注、同情、分享、利他)。但這些行為并非一定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而增多,有時可能出現(xiàn)減少的現(xiàn)象。
3歲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是其發(fā)展的里程碑。研究發(fā)現(xiàn)此階段的兒童開始分享行為,表明他們已經開始參與人際交往活動。
2)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需要教育的參與,幼兒不可能離開教育而自發(fā)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品德高尚的社會成員。
研究表明,3~6歲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兒童親社會行為主要指向同伴,極少數指向教師;
、趦和挠H社會行為指向同性伙伴和異性伙伴的次數存在年齡差異,小班兒童指向同性、異性同伴的次數接近,而中班和大班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數不斷增多,指向異性伙伴的次數不斷減少;
、墼趦和挠H社會行為中,合作行為最為常見,其次為分享行為和助人行為,安慰行為和公德行為較少發(fā)生。
命題點2.5.3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
1.家庭的影響
主要是榜樣的作用、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在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過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對親社會行為的強化起了重要作用。
2.同伴相互作用
指同伴間相互模仿和強化,換位思考問題。
3.移情
移情是指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移情是導致親社會行為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對幼兒來說,由于其認識的局限,特別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因此,幫助幼兒從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是發(fā)展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主要途徑。
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發(fā)展的特點:
①對別人心理狀態(tài)的理解從簡單到復雜;
、趶男枰黠@的外部線索到能理解隱蔽線索;
、垡魄槟芰Φ乃诫S兒童完成任務的難度而變化;
④移,隋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可能在4~6歲。
4.社會生活環(huán)境
社會生活環(huán)境包括社會文化的影響和電視媒介的影響。社會宏觀環(huán)境的影響要通過幼兒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來起作用。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章節(jié)習題匯總 | 《幼兒保教知識》全真卷匯總
2016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章節(jié)習題匯總 | 《幼兒園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2016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各類試題匯總 | 《幼兒保教知識》各類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