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填空題;名詞解釋 |
第 6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效果不同,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
(2)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進行劃分,可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3)根據遷移的時間順序進行劃分,可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4)根據遷移的內容的不同進行劃分,可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2.【答案要點】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觀因素主要有:
(1)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
(2)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影響問題解決。功能固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勢。
(3)原型啟發(fā)與聯想。原型啟發(fā)是指從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4)情感與動機狀態(tài)。一般來說,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消極的情緒會干擾問題的解決,這是從情緒的性質方面講的。
(5)個性因素。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也有重要影響。實驗表明:一個人是否善于解決問題,與他的靈活性、首創(chuàng)性和自信心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系。
六、論述題
【答案要點】
奧蘇伯爾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影響遷移的認知結構變量,即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wěn)定性(包括清晰性)。
(1)可利用性及其作用
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這是影響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第一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也就是說,當學習者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他的認知結構中應具有吸收并固定新觀念的原有觀念。認知結構中處于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對于新的學習能提供最佳聯系和固著點。根據學習材料和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特點的不同,可以形成三種同化模式,即類屬性同化、上位同化和并列結合性同化。
(2)可辨別性及其作用
新的潛在有意義的學習任務與同化它的原有的觀念系統(tǒng)的可以辨別的程度,是影響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第二個重要的認知結構變量。也就是說,當學習者面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觀念與要學習的新觀念的差異應清晰可辨。這種分辨愈清晰,愈有助于新的學習與保持。可辨別性也就是說識別和區(qū)分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觀念和相似的新材料(或者容易混淆的新概念)之間的差異所達到的程度。由于人們在認識與理解環(huán)境中有簡化的趨勢,當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相似而不相同時,原有的知識傾向往往先人為主,新知識常常被理解為原有的知識,被原有的知識取代;蛘邔W習者意識到新舊知識之間有些不同,但不能具體地說出什么地方不同。也就是說,如果新的學習任務不能同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清楚地分辨,那么新獲得的意義出于減輕記憶負擔的目的,很快就會喪失。新的意義被原有的穩(wěn)定的意義所代替,從而遺忘就出現了。只在有可以區(qū)分的變式或者包容范圍較廣的原有意義時,新的意義才有長期保持的可能性。認知結構中原先學得的概念和命題與新學習的觀念的可辨別性,可以解釋負遷移的原因。當新舊知識彼此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并且原先學習的知識又不牢固時,便會導致負遷移。例如,小學生在
學習漢語拼音的同時學習英文字母,當漢語拼音未牢固掌握時,常常干擾英文字母的學習,這就是負遷移的例子。
(3)穩(wěn)定性與清晰性及其作用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穩(wěn)定性和清晰性,是影響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第三個重要認知結構變量。也就是說,當學習者面臨新的學習任務時,他的認知結構中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觀念應十分鞏固。利用及時糾正、反饋和過度學習等方法,可以改變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穩(wěn)定性和清晰性。原有知識的穩(wěn)定性和清晰性有助于新的學習與保持。學生先前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同以后學的有關的知識成正相關。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