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答案解析】在校園文化中,學風、校風、校規(guī)、校紀等屬于制度文化。
2.C【答案解析】人格尊嚴指學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嚴的權利。
3.C【答案解析】教學計劃是全面指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必然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的特征。
4.B【答案解析】夸美紐斯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之上。
5.B【答案解析】夸美紐斯在其《大教學論》中對班級授課制作了理論闡述,奠定了班級授課制的理論基礎。
6.A【答案解析】“課程是知識”是學科課程的核心思想。
7.C【答案解析】赫爾巴特以心理學為基礎,解釋了很多教育過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張教學過程是新舊觀念的聯(lián)系和系統(tǒng)的過程。
8.D【答案解析】題干所指是個別教學最顯著的優(yōu)點。
9.C【答案解析】深入提問的策略有:升華性問題;突出相鄰階段的論點;澄清與總結;角色扮演問題與策略。
10.C【答案解析】當集體發(fā)展趨于成熟發(fā)展階段時,集體有了更明確的奮斗目標、更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更成熟的集體輿論,此時,集體才對其每個成員具有更強的教育作用。
11.C【答案解析】杜威主張教育應為當下的生活服務,要“在做中學”,所以他的思想被認為是實用主義的。
12.C【答案解析】學校教育所進行的科學知識的再生產(chǎn),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高效率的再生產(chǎn)。
13.A【答案解析】外鑠論的基本觀點認為,人的發(fā)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諸如環(huán)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等。
14.B【答案解析】清末“廢科舉,興學校”,頒布了全國統(tǒng)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學制,使中國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
15.B【答案解析】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分水嶺”。
16.B【答案解析】學生是社會成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會發(fā)展的烙印。
17.C【答案解析】遺傳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物質基礎。
18.A【答案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靈魂,對其他各育起著導向和動力作用。
19.B【答案解析】教師通過對環(huán)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0.A【答案解析】讀、寫、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