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資本家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工人具體勞動轉移到產品上,不改變價值量,稱作不變資本,用c來表示;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被工人用于購買生活資料,而在生產過程中由工人再生產出來,并且生產出剩余價值,其價值量是可以改變的,稱作可變資本,用v來表示。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有重要意義:(1)進一步揭示了剩余價值產生的源泉,剩余價值不是由全部資本產生的,也不是由不變資本產生的,而是由可變資本產生的,即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2)它為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27.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關系
土地、設備、原材料等與具體勞動一起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具體勞動生產商品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離不開土地、設備、原材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使用價值生產的物質要素和條件,所以它們和具體勞動一起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土地、設備、原材料等本身不創(chuàng)造價值。
28.剩余價值率
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m)同可變資本(v)的比率。它表示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剩余價值率也可以用工人剩余勞動時間和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來表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剩余價值率有提高的趨勢,它表明資本家對工人剝削程度的加深。
表示方法:物化勞動表示法:m′= 剩余價值/可變資本= m /v;活勞動表示法:m′= 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29.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
絕對剩余價值就是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絕對延長工作日或增加勞動強度,從而絕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生產的剩余價值的方法。相對剩余價值,就是在工作日總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前提條件是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勞動力價值,縮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都是資本家提高剩余價值率的兩種基本方法。二者的共同點在于,無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還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都靠延長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二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物質技術基礎不同,從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早期,資本家主要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榨取絕對剩余價值。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本家就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來榨取相對剩余價值。在現(xiàn)實中這兩種方法往往是結合使用的。
30.超額剩余價值
超額剩余價值是指企業(yè)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勞動。由于資本家普遍追求超額剩余價值,使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生活資料價值下降,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剩余勞動時間相對延長,實現(xiàn)了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所以,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是通過單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實現(xiàn)的。
31.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而不是勞動的報酬。勞動力和勞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資本家和工人的買賣關系中,工人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能成為商品的是勞動力,勞動不能成為商品。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區(qū)別勞動力和勞動,是揭示資本主義工資本質的關鍵。
32.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再生產就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生產的統(tǒng)一。再生產可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的特征不是簡單再生產,而是擴大再生產,因而總是伴隨著資本的積累。
資本積累就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作為資本來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資本積累的惟一源泉是剩余價值,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資本積累具有客觀必然性,一方面,追求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動機;另一方面競爭規(guī)律從外部強制支配著每一個資本家,迫使他積累。
影響資本積累的因素: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社會勞動生產率水平的高低;所用資本與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33.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是指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的資本價值構成,用c:v表示。從資本積累的規(guī)律來看,資本有機構成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資本主義生產會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增加剩余勞動時間。
在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上供大于求引起相對人口過剩,相對過剩人口是指:勞動力的供給超過了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所造成的大量失業(yè)現(xiàn)象,它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
34.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使單個資本增大的兩種方式 (2006年單選題第21題)。資本積聚指單個資本因積累而在生產規(guī)模上的擴大。積聚有兩個特征:(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生產資料在單個資本手中積聚的發(fā)展,要受社會財富增加的限制。(2)社會資本分散在許多單個資本家手中,他們彼此相互競爭,相互排斥。
資本集中是資本通過吞并和聯(lián)合而擴大,是資本個體獨立性的喪失。它與資本積聚不同之處在于:(1)它不是單個資本依靠自身積累而增大,而是現(xiàn)有資本的重組。(2)它不受社會財富絕對增長或積累的絕對界限的限制。資本集中的兩個強有力的杠桿是競爭和信用。競爭使大資本吞并小資本,而信用則一方面加強了競爭,另一方面促進了股份公司的發(fā)展和資本的聯(lián)合。
35.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剩余價值,當它不被看作雇傭工人剩余勞動的產物,而是當作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時,就轉化為利潤,用p表示。而商品價值從w = c + v + m轉化為 w = k + m,現(xiàn)在進一步轉化為w = k + p,掩蓋了利潤的來源。
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潤和剩余價值的關系是:它們本來是一個東西,所不同的,剩余價值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而利潤是對全部預付資本而言的;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潤這種現(xiàn)象形式歪曲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實質。
36.利潤率
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叫利潤率。利潤率是剩余價值率的轉化形式。剩余價值率揭示的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而利潤率表示的是全部預付資本的增殖程度。利潤率在量上總是小于剩余價值率,利潤率掩蓋了剝削程度。
影響利潤率的因素:剩余價值率的高低;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不變資本節(jié)省的狀況;原料價格的變動。
37.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2004年不定項選擇題第19題)
平均利潤率是指全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總資本的比率。平均利潤率的形成是部門間競爭的結果。競爭圍繞爭得有利的投資場所展開,競爭的手段是進行資本轉移,即從利潤率低的部門轉移到利潤率高的部門,直到利潤率大體平均時才停止下來。所以,利潤率平均化過程實際上是資本家重新瓜分剩余價值的過程。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
38.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剩余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就不再按照成本價格加剩余價值的價格出售,而是按照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的價格出售了。成本價格和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生產價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潤率形成為前提的,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就轉化為生產價格。生產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生產價格形成后,生產價格是商品交換的基礎,價值規(guī)律作用形式就變成價格隨供求關系的變化以生產價格為中心而上下波動。
先進企業(yè)由于勞動生產率高于部門平均數(shù),個別生產價格低于社會生產價格,仍可以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超額利潤是超額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39.商業(yè)資本及商業(yè)利潤
商業(yè)資本,就是從產業(yè)資本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以獲取商業(yè)利潤為目的的資本,是商品資本獨立化的形式,是專門在商品流通領域發(fā)揮作用的職能資本。商業(yè)資本執(zhí)行的是商品資本的職能,即通過商品的銷售,實現(xiàn)價值和剩余價值(2006年單選題第6題)。
商業(yè)資本家從事商品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利潤叫商業(yè)利潤。大致相當于平均利潤。商業(yè)利潤來自生產領域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是由產業(yè)資本家讓渡給商業(yè)資本家的一部分剩余價值。
40.借貸資本及其特點
借貸資本就是為取得利息而暫時借給另一個資本家使用的貨幣資本。借貸資本具體來自于職能資本即產業(yè)資本與商業(yè)資本運動中游離出來的閑置資本。
借貸資本有三個特點:第一,它是一種資本商品,兼有資本和商品兩重屬性;第二,它是一種所有權資本或財產資本,即憑借資本所有權就可以直接取得資本收益的資本;第三,它具有自身獨特的循環(huán)運動公式:g-g’。這個公式進一步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實來源和資本主義剝削關系,因而借貸資本是一種最具拜物教的資本。
利息是職能資本家讓渡給借貸資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潤,體現(xiàn)著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共同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利息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平均利潤分為企業(yè)利潤和利息兩部分。
利息率等于利息與借貸資本的比率。利息率小于平均利潤率。影響利息率的因素有平均利潤率與借貸資本供求狀況。 0< 利息率< 平均利潤率。
41.銀行及銀行利潤
銀行是經營貨幣資本、充當債權人與債務人借貸關系中介的資本主義企業(yè)。銀行資本的構成: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銀行利潤是由貸款利息與存款利息的差額減去銀行業(yè)務費用形成的;是剩余價值的一種轉化形式;來源于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42.股份資本和股息
股份公司是通過發(fā)行股票籌資經營的企業(yè)。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股份公司是社會化大生產同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發(fā)展的產物。股份公司的本質是大資本利用和支配中小資本與居民收入的手段,是加速資本集中的一種形式。
股份公司是現(xiàn)代企業(yè)所普遍采取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股份公司作為現(xiàn)代企業(yè)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以采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者最多(2004年單項選擇題第5題)。它本身并不代表社會制度的性質,不能籠統(tǒng)地說股份公司是公有還是私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可以用。(2004年不定項選擇題第27題)
股份公司的性質主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有和集體企業(yè)在進行股份制改造后,只要控股權仍掌握在國家和集體手中,這樣的股份制企業(yè)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
股票是股東(股票持有者)投資入股并有權獲得股息的憑證。資本主義的工人持有小額股票,成為股東,并沒有改變受資本家剝削和奴役的命運(2004年論述題第35題)。股票價格不是股票的票面額,也不是股票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股票本身沒有價值。股息是股票持有者憑借股權從股份公司盈利中分得的收入。它實際上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股票價格 = 股息 / 利息率 。
43.資本主義地租的本質和基本形式
資本主義地租是資本主義土地所有者憑借其土地所有權取得的一種剝削收入。資本主義地租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它的本質是農業(yè)資本家獲得的由農業(yè)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超過平均利潤以上的那部分剩余價值,即超額利潤。它反映了農業(yè)工人、農業(yè)資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個階級之間的經濟關系。
資本主義地租有兩種基本形式: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級差地租指和土地優(yōu)劣程度相聯(lián)系的數(shù)量有等級差別的地租。級差地租有級差地租。ㄒ蛲恋胤饰殖潭然蚓嚯x市場遠近不同而形成的級差地租)和級差地租ⅱ(在同一塊土地上連續(xù)投資具有不同的生產率而形成的級差地租)兩種形態(tài)。絕對地租指因土地私有權存在,租種任何土地都必須交納的地租,它由農產品價值高于社會生產價格的超額利潤所構成的(2005年不定項選擇題第18題。)
資本主義地租除了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兩種基本形式外,還有壟斷地租、礦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等形式。所謂壟斷地租,是指由壟斷價格產生的超額利潤所形成的地租。礦山地租是采礦業(yè)資本家為使用礦山所在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建筑地段地租是指投資者為取得建筑用地而支付的地租。在實際建筑地段地租中,也同樣包含著級差地租、絕對地租和壟斷地租三種成分。
土地雖然沒有價值,但有價格。土地價格不是土地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而是地租收入的資本化,土地價格 = 地租 / 利息率。
44.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
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階段,主要標志是:壟斷取代自由競爭成為經濟生活的基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處于統(tǒng)治地位。
生產集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壟斷。壟斷是指少數(shù)資本主義大企業(yè)或若干企業(yè)的聯(lián)合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獨占生產和市場。
壟斷的產生并沒有消滅競爭,相反卻凌駕于競爭之上與競爭并存,壟斷統(tǒng)治下的競爭更為激烈。
45.壟斷利潤及壟斷價格
壟斷利潤是指壟斷資本家憑借其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的壟斷地位而長期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壟斷利潤是壟斷統(tǒng)治在經濟上的實現(xiàn)。
壟斷價格是指壟斷組織憑借壟斷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操縱的一種旨在保證最大利潤的市場價格。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商品或購買生產資料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guī)定的、旨在保證最大限度利潤的價格。壟斷價格包括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壟斷價格的形成并不違背價值規(guī)律,但是改變了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xiàn)形式。
46.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
根據(jù)列寧的分析,壟斷資本主義具有五大經濟特征: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tǒng)治;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經把世界的領土分割完畢(2006年單選題第22題)。
以上基本經濟特征,在二戰(zhàn)后有許多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重要的變化,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并沒有過時,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武器。
48.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壟斷資本和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資本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廣泛、迅速、持續(xù)地發(fā)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和發(fā)展,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資本主義國家干預、調節(jié)經濟生活的主要內容和形式有:建立國有經濟;通過制定和實施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來干預、調節(jié)社會經濟生活;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實行一定的計劃化管理;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社會福利制度和政策,借以緩解社會矛盾,穩(wěn)定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某些立法和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生活,維護經濟運行秩序。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壟斷資本直接利用和控制國家政權,并通過國家政權來干預和調節(jié)社會經濟生活,以保證壟斷資本獲得高額利潤。
49.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指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1)表現(xiàn)為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tài)與各個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之間的矛盾;(2)表現(xiàn)為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的限制。(3)表現(xiàn)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向社會主義轉變準備了必要條件;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反映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又具有長期性
50.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的三個階段和三種職能形式
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要依次經歷三個階段,相應地采取三種職能形式,執(zhí)行不同的資本職能。
購買階段,采取貨幣形式,執(zhí)行的是貨幣資本的職能,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生產剩余價值做準備。生產階段,采取生產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形式,是生產資本,執(zhí)行生產資本職能,資本在這個階段讓工人運用生產資料生產出產品,即生產剩余價值。銷售階段,資本采取商品形式,是商品資本,執(zhí)行商品資本的職能,資本家把包含剩余價值的商品賣出去,實現(xiàn)剩余價值。產業(yè)資本循環(huán)也是貨幣資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三種循環(huán)形式的統(tǒng)一。
資本循環(huán)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按照實際需要的比例保持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必須保持產業(yè)資本的三種職能形式在時間上相互繼起。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沒有并存性就沒有繼起性,沒有繼起性就不能維持并存性。
51.資本周轉
資本周而復始的、連續(xù)不斷的過程時,就是資本周轉。資本周轉速度,是指資本周轉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shù)來表示。資本周轉時間,是指總資本價值從一個循環(huán)周期到下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間隔時間,即總資本周轉一次所需時間。包括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資本周轉次數(shù),指總資本價值在1年中周轉的次數(shù)。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時間成反比,與周轉次數(shù)成正比。
52.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固定資本是指以機器、廠房、工具等勞動資料的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這部分資本的價值則在多次生產過程中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產品中去,實物形式在報廢前固定不動。流動資本是指以原料、輔助材料、燃料等生產資料形式和勞動力形式存在的生產資本,它們的價值一次投入生產過程,并從流通中全部收回。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不僅在價值轉移和價值周轉方式上不同,在物質更新方式和價值周轉時間上也是不同的。
生產資本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jù)、意義和內容是不同的。
更多內容請訪問:考試吧考研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