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兒期:從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開始至胎兒出生為止,約40周。最初12周,最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流產、先天畸形、遺傳性疾病或宮內發(fā)育不良。
2.新生兒期: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兒(第一周新生兒)最高。
3.嬰兒期:出生后至滿1周歲之前,包括新生兒期在內。是小兒生長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身長在一年中增長50%,體重增加2倍。
4.幼兒期:1周歲后到滿3周歲之前。智能發(fā)育較快,語言、思維、自我意識發(fā)展迅速。開始行走,活動范圍增大。好奇心強,自我保護能力差。意外事故較多見。
5.學齡前期:3周歲后到6~7周歲入小學前。智能發(fā)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兒可塑性較大,注意培養(yǎng)道德品質及生活習慣。意外事故較多見。意外事故較多見。
6.青春期:女孩從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從13~14歲開始到19~20歲。身高增長顯著加速,是第二個體格生長高峰。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統(tǒng)迅速發(fā)育并逐漸成熟,性別差異明顯。
7.胸圍出生時比頭圍小1~2cm,約32cm;1周歲時與頭圍相等,約46cm。
8.兒科生長發(fā)育數據包
出生時均值 |
1歲時均值 | |
出生體重 |
3.25kg |
10kg |
身高 |
50cm |
75cm |
頭圍 |
34cm |
46cm |
胸圍 |
32cm |
46cm |
3~12個月體重計算 |
[年齡(月)+9]/2 |
1~6歲體重計算 |
年齡(歲)×2+8 |
2~6歲兒童平均身高公式 |
年齡×7+75 |
前囟 |
后囟 |
骨縫 | |
出生時大小 |
1.0~2.0cm |
稍分離或重疊 |
很小 |
閉合時間 |
1~2歲 |
6~8周 |
3~4個月 |
9.運動發(fā)育的一般規(guī)律: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
10.五苗防七病
疫苗 |
接種時間 |
乙肝疫苗 |
出生(0、1、6方案) |
卡介苗 |
出生 |
脊髓灰質炎(脊灰)疫苗 |
2、3、4月 |
百白破疫苗 |
3、4、5月 |
麻疹疫苗 |
8月 |
11.母乳喂養(yǎng)與牛乳喂養(yǎng)的特點
母乳喂養(yǎng)的特點 |
牛乳的特點 | |
鈣磷 |
鈣磷比例適宜(2:1),易于吸收 |
鈣:磷比例不恰當 |
乳糖 |
乙型乳糖(β-雙糖)含量豐富 |
乙型乳糖較人乳少 |
蛋白質 |
人乳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 |
蛋白質含量較高,影響鈣的吸收 |
脂肪酸 |
含不飽和脂肪酸多 |
不飽和脂肪酸較少 |
氨基酸 |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適宜 |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當 |
脂肪顆粒 |
顆粒小,脂肪酶使脂肪顆粒易于消化 |
脂肪顆粒大,無脂肪酶,較難消化 |
免疫因子 |
富含免疫因子SIgA |
缺乏各種免疫因子 |
12.輔食添加順序(汁泥末碎—支離破碎)
1~3個月 |
汁狀食物,如水果汁、青菜湯、魚肝油和鈣劑 |
4~6個月 |
泥狀食物,如米湯、米糊、稀粥、蛋黃、魚泥、菜泥、果泥 |
7~9個月 |
末狀食物,如粥、爛面、碎菜、蛋、魚、肝泥、肉末、豆腐、餅干、饅頭片、面包片、熟土豆、芋頭等 |
10~12個月 |
碎狀食物,如粥、軟飯、爛面條、豆制品、碎菜、碎肉、帶餡食品等 |
13.奶量計算
嬰兒每日能量供應量為:100kcal/kg 嬰兒每日水供應量為:150ml/kg |
全牛奶(8%糖牛奶)供能:100ml供能100kcal |
每日8%糖牛奶量:100ml/kg |
凈補水=總需水量-奶量; 全日奶量可分為5次喂哺,牛奶與水可同時或間隔喂給 |
14.根據胎齡,足月兒:37+0~41+6周的新生兒;早產兒:胎齡<37周的新生兒;過期兒:胎齡≥42周的新生兒。據出生體重,正常出生體重兒:2500~3999g的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2500g;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500g
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g;巨大兒:出生體重≥4000g。早期新生兒:指出生后1周以內的新生兒。晚期新生兒:指出生第2~4周的新生兒。
15.人乳喂養(yǎng)方法時間:目前主張盡早開奶,按需哺乳。產后15分鐘~2小時內開奶。
16.蛋白質-能量營養(yǎng)不良: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癥狀,皮下脂肪逐漸減少或消失,順序:腹部→軀干→臀部→四肢→面頰部。
17.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18.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的鑒別
生理性黃疸 |
病理性黃疸 | |
黃疸出現時間 |
生后2~3天 |
生后24小時內或其他時間 |
黃疸高峰時間 |
生后4~6天 |
不定 |
黃疸消退時間 |
足月兒生后2周 |
2周后不退 |
血清總膽紅素 |
<204μmol/L(12mg/dl) |
>204μmol/L(12mg/dl) |
血清結合膽紅素 |
<25μmol/L(1.5mg/dl) |
>25μmol/L(1.5mg/dl) |
19.新生兒Apgar評分
體征 |
出生后一分鐘內評分(一評) | ||
0分 |
1分 |
2分 | |
心率(P) |
0 |
<100次/分 |
≥100次/分 |
呼吸(R) |
無 |
微弱,不規(guī)則 |
規(guī)則,哭聲響 |
肌張力(A) |
松弛 |
四肢略屈曲 |
四肢活動好 |
彈足底或導管 插鼻反應(G) |
無反應 |
有反應,如皺眉 |
咳嗽,哭聲響 |
皮膚顏色(A) |
青紫或蒼白 |
軀干紅,四肢紫 |
全身紅 |
總分 |
10分 |
每項2分,滿分10分:
0~3分為重度窒息
4~7分為輕度窒息
8~10分無窒息
20.新生兒敗血癥:反應差、不哭、不吃、不動、體重不增、發(fā)熱或體溫不升“五不一低下”。新生兒敗血癥:血培養(yǎng)最有價值。
21.21-三體綜合征屬常染色體畸變,標準型最多見,47,XX(或XY),+21。
重點題眼:智能低下,小指內彎,眼裂小,眼距寬,舌常伸出口外,舌體尖細,流涎多,皮膚細膩,可有通貫手,先天性心臟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
22.苯丙酮尿癥(PKU)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典型的為苯丙氨酸羥化酶(PAH)缺乏,以智能發(fā)育落后為主,黑色素合成不足,毛發(fā)、皮膚和鞏膜色澤變淺。尿、汗液呈鼠尿臭味。
23.苯丙酮尿癥重點的實驗室檢查
新生兒篩查:新生兒喂奶3日后,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
較大嬰兒或兒童初篩:尿三氯化鐵試驗;2,4-二硝基苯肼試驗。
24.先天性甲低(呆小病或克汀病)
患兒常為過期產,生理性黃疸延遲,胎便排出延遲,出生后有腹脹、便秘、臍疝。
患兒多睡,對外界反應遲鈍、肌張力低下、哭聲低、呼吸慢、體溫低、四肢冷。
智能低下。新生兒篩查:出生后2~3天新生兒干血滴紙片檢測TSH濃度,再測血清T4、TSH確診。治療口服:L-甲狀腺素鈉。
25.PPD結果判定(PPD皮內注射48~72小時后觀察結果)
陰性 |
- |
<5mm |
陽性 |
+ |
5~9mm |
中度陽性 |
++ |
10~19mm |
強陽性 |
+++ |
≥20mm |
極強陽性 |
++++ |
水皰、破潰、淋巴管炎及雙圈反應 |
26.出疹性疾病總結
病原 |
傳染性 |
出疹特點 |
治療 | |
麻疹 |
麻疹病毒 |
出疹前、后5天 |
前驅期:Koplik斑 |
對癥; 抗病毒 |
并發(fā)肺炎延至出疹后10天 |
出疹期:疹出熱盛 | |||
恢復期:糠麩樣脫屑和棕色色素沉著 | ||||
風疹 |
風疹病毒 |
出疹后5~7天; |
發(fā)熱第2天出疹,一天出齊; | |
飛沫傳播、胎盤傳播 |
面部→頸部→軀干→四肢; | |||
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 ||||
幼兒急疹 |
人類皰疹病毒6型 |
6~18個月小兒 |
熱退疹出 | |
水痘 |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出疹前1~2天至全部結痂,約7~8天 |
四世同堂 | |
手足口病 |
腸道病毒 |
傳播途徑多,傳染性強,可引起暴發(fā)流行 |
普通病例:“四不”; | |
(EV) |
重癥病例:腦炎、腦膜炎、急性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 | |||
猩紅熱 |
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
病人和帶菌者為傳染源; |
前驅期:化膿性扁桃體炎; |
青霉素 |
呼吸道飛沫傳播 |
出疹期:起病24h內出疹,24h內遍布全身; | |||
“口周蒼白圈”、“帕氏線” | ||||
恢復期:大片狀脫皮 |
27.不同程度脫水的臨床表現與判斷標準
指標 |
輕度脫水 |
中度脫水 |
重度脫水 |
失水量(%) (ml/kg) |
<5% (30~50) |
5%~10% (50~100) |
>10% (100~120) |
精神狀態(tài) |
稍差,略煩躁 |
萎靡,煩躁 |
淡漠,昏睡,昏迷 |
皮膚、黏膜 |
稍干燥,彈性好 |
明顯干燥,彈性差 |
極干燥,彈性極差,花紋 |
前囟、眼窩 |
稍凹陷 |
明顯凹陷 |
深度凹陷 |
四肢末梢循環(huán) |
溫暖 |
稍涼 |
厥冷 |
血壓 |
正常 |
正常 |
下降 |
休克征 |
無 |
無 |
有 |
眼淚 |
有淚 |
淚少 |
無淚 |
尿量 |
稍減少 |
明顯減少 |
極少或無尿 |
28.不同性質脫水的診斷標準
脫水性質 |
血漿滲透壓(mmol/L) |
血鈉濃度(mmol/L) |
等滲性 |
280~310 |
130~150 |
低滲性 |
<280 |
<130 |
高滲性 |
>310 |
>150 |
29.如何計算補液量
第一步:補多少——定量(計算)——根據脫水的程度
脫水程度 |
補液總量(ml/kg) |
輕度 |
90~120 |
中度 |
120~150 |
重度 |
150~180 擴容(抗休克):20ml/kg, 注意:擴容總量最多300ml。 |
第二步:補什么——定性(選藥)——根據脫水的性質
脫水性質 |
應使用液體張力 |
等滲性 |
1/2張(2︰3︰1液) |
低滲性 |
2/3張(4︰3︰2液) |
高滲性 |
1/3張(1︰2液) |
休克(擴容) |
等張,即1張(2:1等張含鈉液) |
第三步:怎么補——定速(目的)——確定補液階段
補液階段 |
階段目的 |
補液速度(ml/kg▪h) |
補液時間(h) |
藥液張力 |
擴容階段 |
“抗休克”僅適用于重度脫水時 |
20~40 |
0.5~1 |
2:1等張含鈉液 |
快速補液階段 |
“累積損失量”總量的1/2—擴容量 |
8~10 |
8~12 |
等:補1/2張 低:補2/3張 高:補1/3張 |
維持補液階段 |
“繼續(xù)損失量+生理需要量”余下的1/2總量 |
5 |
12~16 |
1/3~1/5張 |
30.急性腎小球腎炎與腎病綜合征對比
急性腎小球腎炎 |
腎病綜合征 | |
典型臨床表現 |
尿量減少(少尿) 水腫 高血壓 血尿、蛋白尿 |
大量蛋白尿(尿蛋白≥50mg/kg·d 定性+++~++++) 低蛋白血癥(<30g/L) 明顯水腫 高脂血癥(血漿總膽固醇>5.7mmol/L) |
31.先天性心臟病總結
分類 |
左→右 |
右→左 | ||
房間隔缺損 |
室間隔缺損 |
動脈導管未閉 |
法洛四聯(lián)癥 | |
癥狀 |
①一般情況無青紫,某些原因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壓力超過左心時,出現青紫(艾森曼格綜合征) |
青紫、 | ||
②肺循環(huán)血量增加,易患肺炎 |
蹲踞、 | |||
③體循環(huán)血量減少,發(fā)育落后 |
暈厥、 | |||
聽診部位 |
第2、3肋間 |
第3、4肋間 |
第2肋間 |
第2~4肋間 |
P2 |
亢進、固定分裂 |
亢進 |
亢進 |
減低 |
續(xù)表
房間隔缺損 |
室間隔缺損 |
動脈導管未閉 |
法洛四聯(lián)癥 | ||
X線檢查 |
房室增大 |
右房、右室大 |
雙室大 |
左室,左房大 |
右心室大, |
左心房可大 |
心尖上翹 | ||||
右心房縮小 |
“靴型心” | ||||
主動脈結 |
不大 |
不大 |
增大 |
不大 | |
肺動脈段 |
凸出 |
凸出 |
凸出 |
凹陷 | |
肺野 |
充血 |
充血 |
充血 |
清晰 | |
肺門舞蹈 |
有 |
有 |
有 |
無 | |
特有診斷線索 |
病情最輕 |
最多見 |
連續(xù)雜音; |
青紫、杵狀指、蹲踞; | |
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
最典型 |
周圍血管征;差異性青紫;主動脈結可增大 |
一過性缺氧發(fā)作 |
32.熱性驚厥:地西泮為首選止驚藥,靜注、灌腸,不肌注!絕大多數5歲后不再發(fā)作。苯巴比妥用于驚厥持續(xù)狀態(tài)。
33.化膿性腦膜炎并發(fā)癥(助理不要求):
1)硬膜下積液:→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患兒多見,主要臨床表現:“好了好了又重了!”頭顱透光檢查、CT示硬膜下梭形低密度灶、硬膜下穿刺確診。
2)腦積水:頭顱破壺音、落日眼和頭皮靜脈擴張。
34.控制驚厥首選地西泮,降顱壓可用甘露醇和袢利尿劑。
35.三種腦膜炎的腦脊液鑒別
化膿性腦膜炎 |
結核性腦膜炎 |
病毒性腦膜炎 | |
外觀 |
混濁甚至呈膿樣(似米湯樣) |
毛玻璃樣,靜置后有薄膜 |
清亮 |
病原體 |
涂片革蘭染色檢查 |
薄膜涂片抗酸染色 |
無 |
致病菌陽性率高 |
可找到結核菌 | ||
細胞 |
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多,≥1000×106/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 |
白細胞數<500×106/L,以淋巴細胞為主 |
0~數百×106/L,淋巴為主 |
蛋白 |
升高,>1g/L |
顯著升高,1~3g/L |
正常 |
糖和氯化物 |
同時降低 |
同時降低 |
正常 |
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