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6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方劑學》精華筆記匯總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細目一:概述
一、適用范圍
二、應用注意事項
細目二:燥濕和胃
平胃散(《簡要濟眾方》)
【組成藥物】蒼術 厚樸 陳皮 甘草 (生姜 大棗)
【功用】 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證候】濕滯脾胃證。 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惡心,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白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藿香 白芷 紫蘇 厚樸 半夏曲 茯苓 白術 大腹皮 陳皮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棗)
【功用】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 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證;魜y吐瀉,發(fā)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舌苔白膩。
細目三:清熱祛濕
茵陳蒿湯(《傷寒論》)
【組成藥物】茵陳蒿 梔子 大黃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證候】 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小便不利,腹微滿,口中渴,但頭汗出而身無汗,舌苔黃膩,脈沉數(shù)。
【配伍意義】
大黃通暢腑氣,分利二便而泄瘀熱。
本方適宜于熱重于濕之證。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藥物】瞿麥 萹蓄 車前子 滑石 木通 山梔子 煨大黃 (燈心草) 炙甘草
【功用】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主治證候】 濕熱淋證。小便渾赤,溺時澀痛,淋漓不暢,甚或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此外,酌情化裁,亦可用于治療血淋。
三仁湯(《溫病條辨》)
【組成藥物】 杏仁 白蔻仁 生薏苡仁 厚樸 半夏 滑石 白通草 竹葉
【功用】 宣暢氣機,清利濕熱。
【主治證候】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 濕重于熱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黃,胸悶不饑,身熱不揚,午后熱甚,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配伍意義】
杏仁宣利肺氣以開上,蔻仁芳香醒脾以暢中,苡仁甘淡滲利以疏下,三仁合用為君,調(diào)暢氣機,疏利三焦,化濕利濕。
甘露消毒丹(《醫(yī)效秘傳》)
【組成藥物】綿茵陳 淡黃芩 石菖蒲 川貝母 木通 飛滑石 藿香 連翹 白豆蔻
薄荷 射干
【功用】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主治證候】 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并重證。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頤腫口渴,身目發(fā)黃,尿赤淋濁,或便秘,或吐瀉,舌苔或淡白,或厚膩,或干黃,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連樸飲(《霍亂論》)
【組成】制厚樸 制半夏 炒川連 香豉 焦梔 石菖蒲 蘆根
【功用】清熱化濕, 理氣和中。
【主治證候】 濕熱霍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心煩躁擾,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當歸拈痛湯《拈痛湯》(《醫(yī)學啟源》)
【功用】利濕清熱, 疏風止痛。
【主治證候】濕熱相搏,外受 風邪證。肢節(jié)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痛,或足脛腫痛不可忍,苔膩微黃,脈弦數(shù)。
二妙散(《丹溪心法》)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證候】濕熱 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濕疹,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數(shù)或滑數(shù)。
關注"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nèi)部資料信息!
執(zhí)業(yè)醫(y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考試吧:2016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