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2010年歲未,在各個網站甄選的201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中,“蒜你狠”系列登上榜單。蒜、豆、姜等農產品接力上漲,價格如坐過山車般上躥下跳,并紛紛貴過豬肉價格!八饽愫荨薄ⅰ岸鼓阃妗、“姜你軍”、“糖高宗”、“蘋什么”等網絡流行詞接踵而至。這些詞的發(fā)明在幽你一默的同時,也將市民對物價飛漲的無奈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題目】
物價過快上漲害處不小,既侵蝕了居民財富,也給中低收入者生活帶來沖擊。請結合實際,融入個人思考,就物價上漲問題,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
要求:觀點明確,內容充實,層次分明,條理清楚,有說服力。字數(shù)1000字左右。
【范文】
穩(wěn)定物價 打贏通脹保衛(wèi)戰(zhàn)
時下,“油你漲、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蘋什么”等新詞匯,已成為了人們調侃物價上漲的代名詞。從2010年7月份以來,以農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尤其是10月份,全國物價上漲創(chuàng)下25個月來新高。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類價格迅猛增長,無疑加大了城鄉(xiāng)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成本。
造成這次物價上漲過快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歸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國際社會的影響。美國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后,國際市場大部分商品價格在急劇上漲,尤其是石油、棉花、糖漲得很厲害。在流動性泛濫的情況下,熱錢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視;另一方面就是自然災害多發(fā)。受國內外干旱等災害影響,糧食減產導致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另外,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原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生產成本增加。
物價上漲壓力在加大,宏觀調控壓力也在加大。為了不讓百姓一天天成為“菜奴”,控制物價漲幅實為必要之舉。實現(xiàn)全年價格調控的預期目標,必須要付出更大努力。
首先,發(fā)展生產,保證供給。充足的貨品供給是抑制通脹的根本舉措。我國的恩格爾系數(shù)還比較高,食品安全保證了,衣食住行的基本問題保證了,那么通貨膨脹的問題便能迎刃而解。因此,應進一步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保障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的供應,夯實應對通貨膨脹的基礎。
其次,通過物資調配、進出口等調節(jié)手段來保障供應。必要時發(fā)改委應通過大宗物資調配、進出口配額管制等手段,保證國內物資正常供應,價格相對穩(wěn)定。通過宏觀調控,調整供需關系,平抑物價,保持物價水平穩(wěn)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點更為重要,也是考驗政府能力的重要指標。
再次,加強市場價格監(jiān)管,防止游資進行炒作。一方面嚴打惡意囤積變相漲價,嚴查惡性炒作,大力保障供應,重提“菜籃子”和“米袋子”工程。另一方面,保持天然氣價格穩(wěn)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費,降低收費標準,增加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產量,確保敞開供應,完善農產品綠色通道,實行化肥生產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價格優(yōu)惠。
最后,完善中低收入者補貼制度。將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與物價水平掛起鉤來。物價補貼與物價指數(shù)形成聯(lián)動機制后,一旦物價上漲達到一定幅度,對百姓生活產生明顯影響時,物價補貼就開始發(fā)放,幫助困難群體充實好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
一片“漲”聲中,百姓只能“斤斤計較”地過日子。也許是多節(jié)儉、少鋪張,也許是更關注各種打折信息、省錢妙法,但無論怎樣,這些都是本著“節(jié)流”原則的無奈之舉。我們應該堅信,在中央領導的重視下,通過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物價一定會控制下去,通貨膨脹問題也一定會得到有效解決。
【點評】
整體來看,本文屬于側重于對策論述的策論文,通過近半的篇幅著重提出了如何穩(wěn)定物價的對策措施。從結構上看,本文可分為四大部分,第一段為第一部分,借用“算你狠”等新名詞引入物價上漲話題,以此開篇;第二段為第二部分,對造成物價上漲過快的誘因進行了分析;第三段至第七段為第三部分,為文章之核心部分,即穩(wěn)定物價的具體對策;末段為第四部分,對穩(wěn)定物價做出積極展望。
從內容上看,文章對物價上漲過快的原因定位準確、深刻,分別從國際、自然兩個方面揭示出了物價上漲過快的成因。對策方面,分別從發(fā)展生產、物資調配、價格監(jiān)管以及補貼制度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切合實際,針對性和可行性都較強。值得肯定的是,文章的首尾都借用了一定的具有特色的時新用語,且言肯意切,為文章增色三分。
總的來說,文章立意準確,結構完整,層次脈絡清晰,語言明曉暢達,別有特色。對問題的分析、以及對策的提出上,都凸顯出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見地。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