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頁:參考答案(范文) |
4.2009年3月29日下午,萬年縣一名輟學流浪在外近一個月的留守兒童吳某,因肚子餓潛入陳營鎮(zhèn)下陳村一居民家中尋找食物,被人發(fā)現(xiàn)后送往該縣城區(qū)派出所。該所民警了解情況后,積極出手援助,使其生活有了著落,不再流浪。
29日下午5時許,該縣公安局城區(qū)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名十多歲的兒童到居民家中“偷盜”被抓。民警趕到現(xiàn)場時,只見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全身臟透,稚嫩的臉龐露出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民警隨即將其帶回派出所,用毛巾替他擦凈臉和手,當了解其是因饑餓而到居民家中尋找食物時,民警又為他買來煎餅、餅干和牛奶,并對其講述法律知識。
經(jīng)了解,這個孩子姓吳,1997年5月生,系萬年縣齊埠鄉(xiāng)盤田金坎村人,父母均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已故,由其年邁的太公太婆撫養(yǎng)。因其太公太婆年事已高,照顧吳某顯得力不從心,于是吳某一直受到“冷落”,于上月輟學流浪,迄今已達月余,每天露宿街頭、食不果腹。民警從盤田村干部處證實孩子的情況后,考慮到其太公太婆已無力管教,而其父母又暫時無法回來,如再將其送回家中,很有可能會再次外出流浪,于是將其送到縣福利中心。
5.雖然跟其他省份或廣東以往的做法相比,“七年入戶”、“五年入學”的規(guī)定無疑是個進步;但這個進步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例如“七年入戶”,準確的說法其實是“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xù)居住并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七年可以按照居住地的有關規(guī)定申請常住戶口”,而且過去已經(jīng)居住的時間是不計算在內(nèi)的。“在同一居住地連續(xù)居住”給政府扣留“流動人口”的權利留下了很大的操作余地:到底是在廣東省連續(xù)居住還是需要在特定的市、區(qū)甚至街道連續(xù)居住,或者必須在同一所房子里連續(xù)居住?退了房子、辭了工作后回老家住兩個月再回廣東同一區(qū)、縣重新租房、就業(yè)還算不算連續(xù)居住?“居住地的有關規(guī)定”也可能另外增加入戶的門檻。
即使辦理居住證后子女無條件“五年入學”,筆者覺得也是不可忍受的,F(xiàn)代社會孩子不入學是難以想象的。對于大部分工薪階層的人(包括農(nóng)民工)而言,是沒有能力送孩子上昂貴的私立學校的。不能享受與本地人同樣的受教育待遇,實際上意味著這些孩子被迫留在老家,成為所謂“留守兒童”,不能享受跟父母在一起的天倫之樂。
古今中外,跟父母一起生活對孩子來說都是最重要的權利,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迫使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居的政策或法律都是難以讓人接受的,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從長遠來看也是不利于整個社會的。
《憲法》第49條規(guī)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钡菍⒆拥谋Wo不同于對成年人的保護,僅僅是保障沒有人積極地侵犯他們是不夠的。他們?nèi)鄙僮晕冶Wo能力,水、火、電、氣、天氣的變化、細菌和病毒的流行都可能危害他們,他們?nèi)崛醯男撵`需要父母的呵護,他們不良的習慣需要父母矯正。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往往因為年齡太大或自己也有孩子而力不從心,隔代撫養(yǎng)往往容易溺愛,孩子對父母之愛的渴望更非其他人所能滿足。
“留守兒童”跟生活在父母身邊的兒童相比,一般學習成績較差,安全隱患較多,性格比較孤僻、自閉、自卑,不少人染上了抽煙、喝酒、賭博、偷摸惡習。迫使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居的政策或法律拆散了家庭,傷害了母親,也傷害了孩子,跟《憲法》第49條的規(guī)定是背道而馳的。
根據(jù)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diào)查的抽樣數(shù)據(jù)推斷,全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在全部農(nóng)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其中92%以上為中小學在校學生。
可見我國的“留守兒童”非常之多,已經(jīng)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義務教育不接納非戶籍人口則是產(chǎn)生“留守兒童”的主要原因。
僅僅靠廣東一省的改革,確實可能導致“流動人口”入戶、入學壓力過大難以承受的問題。但是如果沿海各省和內(nèi)地各大城市同時消除對“流動人口”及其子女的不平等待遇,我覺得并不存在什么承受不了的壓力。尤其是考慮到我國近年出生人口不斷下降,越來越多的校舍和教學設施閑置,這就更不成為問題。
所以依我的看法,“五年入學”不是因為時間太短而超過人口流入地的承受能力,而是因為時間太長而危害數(shù)量龐大的“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2010年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真題詳解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