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報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山西五臺縣,校園內(nèi)盛行舉辦“謝土”儀式,校領導焚香點蠟,甚至下跪祭拜。老師要湊份子,自備紙元寶送到學校。該現(xiàn)象經(jīng)山西省教育廳調(diào)查后,已被叫停,省教育廳還將進一步調(diào)查處理。
“謝土”之風在五臺縣頗為盛行,甚至被列入了當?shù)氐摹段迮_縣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但不管這是一種多么沿襲久遠的“風俗”,有一點毋庸置疑,這樣的涉及信仰的活動不能進校園,不能在學校這樣的公共機構(gòu)和場所傳播。學校是納稅人出錢建立的學習場所,不是一些人做法事的道場。五臺縣一些學校突破了這道底線。
多所學校的校長們說,“謝土”旨在祈求師生平安,似乎學校搞這種儀式,并沒有什么壞處。但一項活動是否合宜,不能只看初衷。且看“謝土”儀式是如何進行的吧:校領導焚香點蠟,甚至下跪祭拜;老師要湊份子,自備紙元寶送到學校;“謝土”前,老師還會給學生發(fā)紙讓他們疊紙元寶……
略懂基本教育規(guī)律的人都知道,對于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學校教育至為關鍵。老師的言行,必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無論教師和校長日常遵循什么習俗,踐行什么儀式,“謝土”這種宗教意味明顯的活動,絕對不能在學校出現(xiàn)。因為,涉及宗教信仰從本質(zhì)上屬于個人的很私密的事情,F(xiàn)代社會不能“公私不分”,學校的公共屬性和“謝土”儀式的私域?qū)傩裕嬖诟镜臎_突。
教師的天職在于教書育人,理應給學生傳授知識,引導他們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素養(yǎng),而不能把自己生活習慣中的“私貨”夾帶其中。學校作為傳播知識的場所,要給青少年營造一種積極、健康的成長氛圍。在五臺縣這些學校里,校長老師們熱衷于“法事”,這種“教育”究竟要把學生引向何方呢?
一些學校熱衷于煙火繚繞的“法事”,這怪現(xiàn)象著實匪夷所思。不僅是叫停和調(diào)查處理,當?shù)氐慕逃鞴懿块T和教育工作者,更應反思學校教育的邊界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