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概述
新疆烏魯木齊2012年12月12日10時02分,一輛急救車從軍區(qū)總醫(yī)院出發(fā),匯嘉園小區(qū)里一位老人心臟病突發(fā)。
27歲的司機海江波一腳油門,闖過友好路紅燈,右轉彎駛入克西路。急救車不停鳴笛、閃燈,行至北園春時,一輛新A牌號的越野車,主動停至一旁。急救車從飲馬酒店處,右轉至匯嘉園小區(qū)。 10時12分,到達匯嘉園北區(qū)22號樓處,遠遠看見一人在施救。海師傅將車停下,醫(yī)護人員拿著擔架、急救箱連忙下車搶救患者,氣管插管,上呼吸機,心臟按壓,打強心針…… 。20分鐘后,患者瞳孔散大,心跳停止。家屬堅持要求回醫(yī)院搶救。10時30分,到達醫(yī)院。半個小時后,醫(yī)院宣布搶救無效,患者死亡。
記者了解到,因救護不及時致患者本可救活而死亡的情況存在兩種,一是出車不及時;二是由于交通擁堵耗時過長。
對于前者,因為每輛急救車上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tǒng),可以實時查詢其出車情況。據(jù)烏魯木齊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曉靜介紹,120調度救治原則是:就近、就急、就醫(yī)院資質、就患方意愿。每個呼救電話打進120后,首先確定現(xiàn)場地址,調派最近的待命救護車前往急救并轉送就近醫(yī)院。但這并不是說一定是距病人所在地最近的急救站的車輛。
模擬題
一位50歲的王先生騎車不幸被軋成重傷,然而從現(xiàn)場到新疆軍區(qū)總醫(yī)院不到3公里的路,120急救車足足走了40分鐘,鮮有車輛避讓。在“生命通道”被擠占的40分鐘里,一個生命就這樣逝去了。請你對該現(xiàn)象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然而,一位年過五旬的騎車人不幸被軋成重傷,從現(xiàn)場到武警總醫(yī)院不到3公里的路,120急救車足足走了40分鐘,卻鮮有車輛避讓。這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們感到痛心,也讓我們反思,究其原因我認為:
首先:小區(qū)里頭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私家車隨意占用應急車道“霸氣”地橫亙在消防通道中,緊急情況下,形成嚴重的堵塞狀況,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車禍,一起小小的火災,都可能因為不能及時救援,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其次:個別特種車輛在沒有特殊需求時也隨意打開警報,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也讓普通老百姓心理有了怨氣。
第三:人們的道德意識缺。我們國家物質層面發(fā)展迅速,但精神文明還遠遠不夠,社會公眾缺乏對其他人生命的尊重。
最后: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導致不少司機朋友遇到120也想避讓,但是考慮到可能闖紅燈等違章情況,因而只選擇停在原地等待。
這種現(xiàn)象的危害性太明顯,輕則造成一個鮮活生命的隕落、重則給社會造成嚴重公共安全事件的發(fā)生。為救護車讓路,解決生命通道被堵的現(xiàn)狀我認為:
首先:加強道路交通規(guī)劃與管理,緩解擁堵狀況,將是解決當前“生命通道”矛盾的根本。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和背街小巷整治力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形成與城市相配套的城市交通網(wǎng)絡,減少對主干道的依賴。
其次:學習國外的一些成熟做法。比如德國“即使是在發(fā)生交通意外的情況下,任何車輛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都要盡力讓出車道”,新加坡“拍攝到哪輛車不給急救車讓路,就將受到重罰”的做法,都可借鑒。
第三:做好避讓常識的普及。通過媒體的宣傳,介紹避讓的基本常識。還可以將避讓車輛的知識納入到駕駛培訓的課程里,在考駕照的過程中就學會了如何避讓。
最后:提高公民避讓特種車輛的法律意識,讓公眾明白這不僅體現(xiàn)著個人自身的素質而且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個助人助己的良好社會風尚,避免了類似悲劇的不再發(fā)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