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申論,掌握基本方法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對付申論考試也應遵循此道,即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首先明了申論到底是什么,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在備考的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通過對申論考試變化發(fā)展的歷程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申論是針對我國公務員錄用考試初期所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所采取的一種全新的考試方式。所謂“申論”,有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也就是對給定的事件、材料、問題、現(xiàn)象、事例進行分析和說明。申論主要是對應試者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也就是說,申論考試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應試者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前面已經(jīng)提到,申論考試不是寫作考試,與一般的作文考試有相當大的區(qū)別。申論是體現(xiàn)公務員崗位的需求,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的性質的能力測驗。國家公務員招考的針對性極強,一般是先有相關職位及職責要求,然后才進行公開招考。因此,它要求應試者必須具備處理所報考職位日常工作的能力。例如,國家保密局的一個職位要求是:“擬定修訂有關法律法規(guī),收集信息,工作調(diào)研等”;中共中央宣傳部的一個職位的資格條件是:“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熟悉黨的基本理論,有獨立研究的能力和較強的文字能力”;由此可見,公務員錄用的傾向性和申論考試的著力點之所在。申論考試實際上是某一部門和職位的公務員日常工作流程的一次演習,所不同的只是這次演習被高度濃縮在了一次考試中。
通過對歷年申論試題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申論考試的基本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概括主要內(nèi)容,二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三是論證方案,四是分析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在前面有具體的闡釋,不再贅述。
二、掌握熱點理論,關注社會熱點
前面已經(jīng)反復強調(diào),申論是針對特定事實,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的文體。對特定事實和實際對策的熟悉程度決定著申論文章的成功與否。其中的“特定事實”無非就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熱點現(xiàn)象和問題,其應對方案無非就是各類媒體在現(xiàn)實生活所競相報道的內(nèi)容。因此,如果我們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積累,準確地理解和領會熱點理論,并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對于準備申論考試來說,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養(yǎng)對熱點問題的敏感性,尤其是對熱點問題的現(xiàn)狀、根源和應對措施保持足夠的敏感。
那么在紛繁蕪雜的社會現(xiàn)象中,哪些才是熱點理論和熱點問題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將在第四回進行詳細地介紹。
三、必備的參考資料
要準備熱點理論和熱點問題,就必須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參考資料。下面向各位推薦幾種:
1.《半月談》是參加申論考試的必備資料!栋朐抡劇肥切氯A社主辦的一份理論刊物,緊貼熱點理論和熱點問題,便于攜帶,內(nèi)容豐富,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備考申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每期《半月談》開篇文章“半月評論”大都是很好的申論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模仿價值。我們建議各位到《半月談》編輯部購買今年來所有雜志,或登陸新華網(wǎng)的半月談頻道進行瀏覽。
2.《理論熱點面對面》是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通俗理論讀物,也是非常好的備考資料,每年九、十月份出版發(fā)行!独碚摕狳c面對面》在內(nèi)容上,不僅針對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理論熱點和難點問題作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解答,還直面房價、醫(yī)療、教育等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且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在形式上,圖文并茂,生動活潑。該書是精心選題、精心撰寫、精心設計、精心編排的高質量理論讀物,說理透徹,可讀性強,是準備申論考試的重要輔助材料。
3.中國政務信息網(wǎng)(www.ccgov.org.cn)、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為我們了解和分析熱點問題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中國政務信息網(wǎng)關于熱點問題在黨報黨刊上出現(xiàn)頻率的統(tǒng)計,對于我們判斷哪些是熱點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建議各位在感興趣的情況瀏覽該網(wǎng)站。
4.近幾年來黨和政府的重要文獻。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戰(zhàn)略思想,成為新世紀中國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因此,建議各位對十六屆五中全會公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guī)劃的建議》、十六屆六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重要決定》、十七大報告等黨和政府的文件報告進行一定的了解,以從根本上對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有所認知。2008年國考申論考查的主題就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這是十七大報告的亮點之一。
5.報紙資料:《光明日報》,《人民日報》。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