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備考過程中,考生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歸納概括能力。 知鳥教育人事考試網 的專家認為,在培養(yǎng)過程中,應留心以下幾個方面:
一、角度要準確
敘述的角度,就是作者以哪種敘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現。只有按照題目給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準確概括主要問題,恰當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方面無需贅述,但考生必須認真注意,因為在近幾年的申論考試中出現過這方面的問題。
申論考試要求應試者解決的問題大多屬于行政公務方面的問題,屬于政府部門的一般性工作居多。應試者偏離了這一基本出發(fā)點去概括材料,往往會不得要領。應試者在考試時只能扮演題目中給定的角色,沒有選擇的余地。只有按照考試要求所給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準確地概括材料。這是找準角度的最基本的涵義。同時,找準角度還有另一方面的涵義,即應試者在概括材料時必須找到一個最適合于自己的敘述角度去組織和加工材料,如采用順敘還是倒敘,是否需要插敘和補敘,這些都是應試者在下筆概括材料之前必須了然于胸的。
二、要素要清楚
敘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結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敘述的核心,有了這兩個要素,敘述才有中心、有實體。在敘述中,它們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時間和地點是人物活動和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舞臺,對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在通常的敘述中要將時間、地點交代清楚,但有時也可以適當地省略。原因和結果是事件的起訖點,有了這兩個要素,敘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這些要素中,交代時要簡略,要突出其與人物、事件、中心的聯(lián)系的一面,而對人物和事件,則要進行細致的敘述,因為這二者是敘述的核心、重點。
三、順序要合理
材料有了選擇和加工,要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表現主題或中心,還需要一定的順序來組織,這樣,才會給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的感覺。安排得巧妙,還會產生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一般說來,申論作文的寫作可以以時間為序,也可以以空間為序。
四、主旨要突出
對于一般的寫作,中心主旨要鮮明突出。在概括時,要處處從表現中心主旨的角度來考慮如何選材、如何組材、如何敘述、如何確定繁簡重點等,這已屬于整篇文章的構思。要構思好一段概括材料,應該學會如何運用線索來選擇、組織、加工材料,怎樣通過線索的穿插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綱舉目張,更好地表達中心。
概括材料時要根據題目不同的要求,突出不同的重點。按照申論考試的基本類型,這些不同的要求大致包括: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要抓“準”;
(2)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要抓“全”;
(3)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精神實質,要抓“實質”;
(4)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經驗,要抓“主要”。
五、詳略要得當
哪些材料該寫,哪些材料不該寫;哪些地方該詳,哪些地方該略;哪些環(huán)節(jié)要敘述得快,哪些環(huán)節(jié)要敘述得慢,這種選擇與剪裁的藝術,寫文章高下、成敗的關鍵之一。無論寫哪種體裁的文章,如果沒有主次,不講詳略,像記流水賬,平均使用筆墨,就會失掉吸引力。詳略處理的標準,不同的題材、文體雖有所不同,但概而言之,都要符合所要表達的內容、主題的需要。當然,對文體的容量也得注意。要緊扣中心內容選材剪裁,務求集中筆墨,把主題思想含蓄而又深刻地表達出來。
六、線索要明晰
線索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每篇文章都要有一條主線,把相關材料連接起來,從而統(tǒng)貫全篇,使文章條理清晰,結構嚴謹,使讀者對文章有個清晰明了的印象。
概括材料必須抓住、抓準一條貫穿全篇文章的主線,讓人一目了然。這條線就是文章的總綱。所謂綱舉目張,就是應試者要構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必須學會如何運用線索來選擇、組織和加工材料,以便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此外,文章結構要嚴謹,行文要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并不是說文章就不能有起伏跌宕。在緊扣文章主題的基礎上,起承轉合、亦張亦弛,更能增添文章的情趣與魅力。
相關推薦:山東:2008年考試錄用公務員《申論》真題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