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材料里面,經常會出現人物的講話,在申論材料中,越是人物講話,越是采分點出沒的地方。哪怕這個人物是個小人物,所以,觀點性原則是告訴大家,在申論材料中,人物說的話我一定不能輕描淡寫的掃過去。如果碰見人物講話,一定要注意找他話中的關鍵詞。那么人物講話出現的標志主要有:據分析、據調查、據報道,初步判斷、分析、強調、指出這些詞語的時候,它后面跟的就是人物的講話了。
除了知道人物講話以外,關于人物講話還要注意誰說的話能聽,誰說的話不能聽。政府的話聽不聽。依照這樣一個標準,主要有三類人群。第一類:權威機構、負責人、領導人的觀點;第二類:專家學者的觀點;第三類:群眾的觀點。一般來說,領導人省級以上的觀點往往是要遵循的。代表政府,政府是我們制定方案的依據和準繩。
專家:選擇性的聽。絕大多數專家的話是可以聽的,因為他代表的是比較有知識、比較有文化那一類人群。但是有一種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就是專家由個人上升到群體,一部分專家與另外一部分專家因為某個問題爭執(zhí)不下,這個時候該聽誰的,有一種比較直觀的辨別方法,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一般少數服從多數,比如關于“怒江水電站的開發(fā)”,反對4人、支持5人,所以我們的態(tài)度就是支持,關于政府“捕狗行動”,支持1人,反對5人,我們的態(tài)度就是反對。
還有另一種方法:去材料的上下文去尋找命題人的觀點,找命題人在材料中的態(tài)度,一般情況下,命題老師的態(tài)度不會直接告訴我們,那么,我們就需要回到給定資料的上下文去找領導人的觀點、找政策文件、找權威機構的觀點,他們代表的就是命題人的觀點,所以,至于專家的觀點聽還是不聽,是回到材料中去尋找命題人的態(tài)度,命題人會在材料的整合上給我們一個清晰的指向。所以,如果碰到專家發(fā)生爭執(zhí)了,要么去尋找命題人的態(tài)度,要么去數數,尋找命題人的態(tài)度更可靠。
那么,關于群眾。群眾在申論中的材料就是那一類代表著強烈個人意愿的人群,他不考慮國家不考慮集體,只考慮他自己。只考慮我個人、我家庭,這種意見不能聽。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