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題 |
第 21 頁:參考答案 |
2011年國家公務(wù)員考試行測模擬預測試卷
說 明
這項測驗共有5個部分,135道題,總時限120分鐘。各部分不分別計時,但都給出了參考時限供你參考以分配時間。
請在答題卡上嚴格按照要求填寫自己的姓名、報考部門,涂寫準考證號。
請仔細閱讀下面的注意事項,這對你獲得成功非常重要:
1.題目應在答題卡上作答,不要在題本上作任何記號。
2.監(jiān)考老師宣布考試開始時,你才可以開始答題。
3.監(jiān)考老師宣布考試結(jié)束時,你應立即放下鉛筆,將試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留在桌上,然后離開。
如果你違反了以上任何一項要求,都將影響你的成績。
4.在這項測驗中,可能有一些試題較難,因此你不要在每道題上思考時間太久,遇到不會答的題目,可先跳過去,如果有時間再去思考。否則,你可能沒有時間完成后面的題目。
5.試題答錯不倒扣分。
6.特別提醒你注意,涂寫答案時一定要認準題號。嚴禁折疊答題卡!
停!請不要往下翻!聽候監(jiān)考老師的指示。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共25題,參考時限25分鐘)
每道題包含一段文字或一個句子,后面是一個不完整的陳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來完成陳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對所給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滿足陳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選擇應與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題】鋼鐵被用來建造橋梁、摩天大樓、地鐵、輪船、鐵路和汽車等,被用來制造幾乎所有的機械,還被用來制造包括農(nóng)民的長柄大鐮刀和婦女的縫衣針在內(nèi)的成千上萬的小物品。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鋼鐵具有許多不同的用途
B.鋼鐵是所有金屬中最堅固的
C.鋼鐵是一種反映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金屬
D.鋼鐵是惟一用于建造摩天大樓和橋梁的物質(zhì)
解答:A
請開始答題:
1. 自魏晉以來,中國北方地區(qū)戰(zhàn)亂不息,人民大量向南方遷涉,南方的江淮流域得到開發(fā),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到隋唐時期,已后來居上,超過了遭受戰(zhàn)亂破壞的黃河流域。
這句話最準確的表達是( )。
A.自魏晉以來,中國北方農(nóng)民回避戰(zhàn)亂而大舉南遷
B.自魏晉以來,北方農(nóng)民的大量南遷使得江淮流域的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
C.隋唐兩代,南方經(jīng)濟優(yōu)于北方
D.戰(zhàn)爭是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2. 無論如何,《現(xiàn)代儒學論》能在中國內(nèi)地引起歡呼,總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這至少說明“關(guān)心形而下”的學術(shù)探究已不再是明清之際的地下輿論,并且范圍也絕不僅限于知識分子層面。從國家之間橫向來看,這的確是個遲到的文化現(xiàn)象,但從中國自身縱向來看,它的到來又并不為晚。
最后一句中“它”指代的是( )。
A.我們看到《現(xiàn)代儒學論》能在中國內(nèi)地引起歡呼的現(xiàn)象
B.“關(guān)心形而下”的學術(shù)探究突破時間、范圍且獲得發(fā)展
C.明清之際的地下輿論
D.知識分子間的探究
3. 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它座落于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面積僅o.44平方公里,由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后花園和博物館組成。——,不僅擁有自己的國旗、國徽、國歌、貨幣、行政機構(gòu),還有天文臺、直升飛機場和火車站。
填入括號中最恰當?shù)氖? )。
A.梵蒂岡雖小,卻“五臟俱全”
B.梵蒂岡雖小,卻“五花八門”
C.梵蒂岡雖小,卻政教合一
D.梵蒂岡雖小,卻日益興盛
4. 人人都渴望理解,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這正說明理解并不容易,而被理解就更難。用無休止的抱怨、解釋、辯論、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會把人嚇跑了。不理解本身應該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這只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尋求理解的前提。他連別人為什么不理解都理解不了,又怎么能理解別人?一個不理解別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最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
A.認為不理解自己的人是愛抱怨和愛發(fā)牢騷的人
B.理解自己容易,理解他人卻是很困難的
C.要獲得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
D.人的認識總是有一個由不理解到理解的發(fā)展過程
5. 西方國家的人們十分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我國大多數(shù)人只關(guān)心自己的生理健康,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不在意。
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我國人民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超出西方國家
B.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如生理健康
C.我國心理醫(yī)生專業(yè)水平不高,難以解決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D.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缺乏,人們尚未建立起這樣的觀念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