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課程文件的三個層次
1.教學計劃
(1)教學計劃的概念
教學計劃是指導和規(guī)定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jù),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jù)。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當具備以下三個基本特征:一是強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礎性。
(2)教學計劃的構成
教學計劃主要由教學計劃設計的指導思想、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及其說明、課時安排、課程開設順序和時間分配、考試考查制度和實施要求幾部分所構成。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必須同中有異,重點突出,特點鮮明。
小學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是:
、俪醪骄哂袗圩鎳、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養(yǎng)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活潑向上等良好品德和個性品質,養(yǎng)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②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會常識,具有初步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鄢醪金B(yǎng)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身體。具有較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愛美情趣。④初步學會生活自理,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初中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是:
、倬哂袗圩鎳廴嗣、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诔醪秸莆斟憻捝眢w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方法,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體魄。具有初步的審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愛好。
、蹖W會生活自理和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初步掌握一些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擇業(yè)的常識,具有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我國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是:
、俪醪綐淞⒄_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谡莆蛰^寬廣的文化、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劬哂薪】档捏w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識與能力,健康的審美觀念和相應的審美能力;
④具有正確的勞動觀點、職業(yè)觀念和初步的擇業(yè)能力。
我國中小學課程中科目的設置大致包括六類:一是語文、數(shù)學等基礎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會基礎知識科目;四是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科目;五是體育、保健、藝術審美科目;六是勞動技術教育科目。另外,還有外語、計算機等工具性科目。
課時分配包括各學科的總時數(shù),每一門學科各學年(或學期)的授課時數(shù)和周學時等。我國學校一般均為秋季招生,一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學期之間有寒假或暑假。
2.教學大綱
(1)教學大綱的概念
教學大綱又稱學科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
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2)教學大綱的構成
教學大綱一般由以下基本部分構成:一是說明部分,二是正文部分。
3.教科書設計
(1)教材與教科書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jù)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故人們常把教科書與講簡稱為教材。教科書又稱課本,它是依據(jù)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教科書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
(2)教科書的編排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符合衛(wèi)生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美學的要求
(3)教科書的作用
第一,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tǒng)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材料。
第二,教科書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jù)。
第三,根據(jù)教學計劃對本學科的要求,分析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內容范圍和教學任務。
第四,根據(jù)本學科在整個學校課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基本途徑和最佳方式,確定本學科的主要教學活動、課外活動、實驗活動或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對各教學階段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做出統(tǒng)籌安排。
4.教科書編寫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xiàn)科學性與思想性。
第二,強調內容的基礎性。
第三,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水平和教育現(xiàn)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shù)學生和大多數(shù)學校的適用性。
第四,合理體現(xiàn)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第五,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相關推薦:2010山東教師資格中學教育學重要考點(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