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和方法
(一)幼兒科學教育的意義
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與身體素質、品行素質等一樣需要從幼兒抓起,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yǎng)是人類進步、科技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幼兒科學教育是融合在以智育為主的五育之中的(德、智、體、美、勞),其教育成效也是反映在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上,使幼兒順利地實現由生物人向社會人的轉化,為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科學教育可以使幼兒智力得到發(fā)展,從多方面實施科學教育,幼兒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可達到十分可觀的程度。
這方面的事例,在國內外的許多名人成長的過程中都得到了證實。智力的高低雖然有一定的遺傳因素。但主要的是在嬰幼兒時期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廣泛而粗淺的各種科學知識的教育一對幼兒智力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梢哉f,智力是幼兒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離開了學習和訓練,任何智力因素都不可能得到發(fā)展。
2.科學教育可以使幼兒言語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
開展幼兒科學教育,需要聽、看、說、寫,動員幼兒的各個感覺器官積極參與。認識和理解自然科學是這樣,認識和理解社會科學也是這樣。所以,在幼兒的科學教育過程中,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發(fā)展。比如講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現象,讓幼兒復述聽到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現象,說出粗淺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概念.這是培養(yǎng)幼兒的口頭言語能力,也是對幼兒外部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
3.科學教育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有利于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1)幼兒科學教育建立在科學兒童觀的基礎上。幼兒科學教育的任務強調對幼兒好奇心和探索興趣的保護和培養(yǎng),承認兒童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幼兒的整體素質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fā)展。事實上,幼兒由于知識經驗貧乏,他們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幼兒的好奇心比較外露,往往表現在探索的行為和問題的提出上。他們總是試探著去認識世界,想弄清究竟。而科學教育的啟蒙,正是以幼兒渴望認識而又處于無知、想知之較多而又知之極少為契入點的。我們應該為幼兒提供探索有關周圍世界知識經驗的相應活動,并給予指導,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其對科學的興趣,豐富他們的科學經驗,從而促進幼兒科學素質的提高。
(2)幼兒科學教育主要在活動中進行。幼兒天生好動,看見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們往往通過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動,直接進入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參與科學活動是幼兒學科學的實質。讓幼兒充分參與科技活動,對幼兒觀察、思維、認識、操作能力和探索興趣等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幼兒科學教育的過程。就是幼兒通過觀察并在教師不同程度指導下的自主活動的過程。幼兒通過親身活動,作用于物體,觀察其反應,發(fā)現問題,尋求答案,在感性經驗基礎上形成初步的科學概念。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是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基礎的,是幼兒的一種自主活動。因而,它在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科學教育有利予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科學興趣及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
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是孩子在幼兒階段最突出的性格特點之一。因此,成人的積極反應、引導、贊同和認可能使幼兒的好奇心得以持續(xù)保留。
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它對幼兒形成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起著重要作用�?茖W教育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多樣有趣的科學活動,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好奇心得到了滿足;而教師給予的正確引導、鼓勵,又保護了他們的好奇心。這不僅使幼兒對學科學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而且對他們長大成人后正確對待周圍事物,也有著良好的影響作用。
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成人的正確引導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較大的滿足,從而激發(fā)他們對未知世界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會對他們以后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起著極大的影響,而濃厚、持久的興趣又成為努力學習知識的動力。
5.科學教育有利于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堅持性、創(chuàng)造性等品質的發(fā)展。
幼兒在一系列的科學活動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強弱不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但獨立地進行實踐操作,卻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由于科學活動是幼兒樂于參加的有趣活動,所以在活動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會不停地忙碌著。實踐證明,不同的幼兒在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中,通過努力都能有所發(fā)現、有所成功,從而鍛煉了他們的獨立性、堅持性,增強了自信心。如:在開展“調皮的紙屑”這一科技活動過程中,由于給每位幼兒都提供了許多可操作的材料,幼兒活動時,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取相應的材料進行實驗,使得每位幼兒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磨煉了意志,獨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強了。
6.科學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給人類帶來了文明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如:森林的破壞、水土的流失、大氣和水質的污染等等。通過科學教育,可以使幼兒了解人類與大自然中的生物是相互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遭受破壞,生態(tài)平衡就會失去,給人類帶來災害,甚至災難,幼兒在科學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實驗、探索、掌握了不少有關動植物與人類關系的知識,從而意識到破壞環(huán)境的不良后果,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提高了。在“保護我們的家園”這一科技活動中,幼兒通過“植物喝水”、“植物出汗”這兩個小實驗,明白了植物對氣候和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在表演童話劇“保護我們的家園”時,幼兒猶如身臨其境,與劇中的小動物們一起哭,一起笑,表現出對丑惡行為的憎恨,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升華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綜上所述,幼兒科學教育在促進了幼兒認知、情感、智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使幼兒獲得了科學經驗,學會了獲取科學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形成了初步的科學概念,而且培養(yǎng)了孩子科學的態(tài)度,從而提高了幼兒的整體素質�?萍冀逃顒訉τ谟變嚎茖W素質的早期培養(yǎng)和提高,以及促進人類的整體素質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幼兒科學教育的方法
科學教育要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是靠簡單的一次活動或者一堂課就能實現,它必須運用多種途徑,形成教育的合力,從而達到科學教育的目標。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途徑人手開展幼兒園科學教
育活動。
1.在多種形式的集體教學活動中進行科學教育
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科學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面向全體幼兒開展的科學探索活動。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學習內容統(tǒng)一、固定,由教師選擇。學習材料由教師統(tǒng)一提供,并保證每個幼兒的操作機會。一般來說,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人手一套的材料供每個幼兒進行操作,如果條件有限,也要通過交換的方式,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操作各種材料的機會。雖然集體教學的形式類似于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但仍應強調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活動,而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被動接受的你說我聽的灌輸式教育。
2.在寬松愉快的區(qū)角學習活動中進行科學教育
顧名思義,區(qū)角活動是在區(qū)角進行的學習活動。要使幼兒園的教育避免小學化的傾向,就必須充分重視區(qū)角這一形式在幼兒學習中的作用。就目前幼兒園教育的現狀而言,活動區(qū)角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在很多地方。活動區(qū)角只是作為集體教學的一種補充和點綴,甚至在有的幼兒園中活動區(qū)角還是零。
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種環(huán)境,是人類有組織、有計劃地傳遞社會經驗、發(fā)展技能的方式”。在幼兒園里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huán)境,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置充足的物質條件,隨時滿足幼兒求知欲的需要。
在科常區(qū),我們可以為幼兒安排各種科學小實驗。如“會轉動的紙棒”,為幼兒提供電池、紙棒、圓珠筆.讓幼兒自己來動手操作、探索,從而來發(fā)現塑料圓珠筆在頭發(fā)上摩擦后會產生靜電,引發(fā)幼兒對靜電產生興趣。
在勞作區(qū)。我們可以為幼兒安排各種科學小制作。如“蛋殼不倒翁”,為幼兒提供蛋殼、牙膏、彩筆、剪刀等。讓幼兒試著做一做、畫一畫、玩一玩,從中了解由于牙膏擠進蛋殼底部后,蛋殼的重心下移,呈上輕下重的狀態(tài),所以就不會倒了的科學原理。
在生活區(qū),我們可以為幼兒安排一些簡易、安全,并與幼兒生活中有關系的科技產品,讓幼兒學會簡單的操作。如“燉蛋”。為幼兒提供微波爐、雞蛋、打蛋器等來讓幼兒學習使用打蛋器把蛋打碎、打勻,然后利用微波爐燉蛋。與同伴分享成果,體驗勞動的快樂。
幼兒在活動中可以自由進入,獨立或合作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教師不直接介入,不隨意評價,微笑等待,尊重和關注幼兒的個性活動方式,發(fā)現和肯定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觀察分析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fā)與合作。讓幼兒感到學科學、做科學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
3.在豐富多彩的科學游戲中進行科學教育
科學游戲就是能夠讓幼兒獲取有關科學學習經驗的游戲活動。在幼兒科學教育實踐中,科學游戲的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我們既可以面向全體幼兒專門組織集體的科學游戲活動;也可以將游戲材料或玩具放在活動區(qū)中,讓幼兒自己選擇參與;還可以將游戲活動作為集體教學活動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區(qū)角中的科學游戲和區(qū)角學習活動有時是難以區(qū)分的。一般來說,前者側重于游戲性,而后者則側重于探索性。
幼兒的科學游戲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游戲活動有感官游戲、操作游戲、情景性游戲、運動性游戲、競賽游戲等。
4.在輕松自然的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進行科學教育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真實生動的,而生活之中處處都蘊含著科學。新《綱要》就科學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方面多次提到了如“利用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從生活和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等。這些都體現了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五、幼兒藝術教育的意義和方法
幼兒園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和美術兩個部分,音樂是聲音、表情、肢體動作的藝術;美術是線條、色彩塑造形象的視覺藝術。藝術教育是學前教育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實現審美教育目的、落實教育目標的具體手段;是幫助兒童獲得有益的藝術學習經驗,并能夠有效地遷移到其它領域的知識;通過情感的激發(fā)、陶冶和升華,培養(yǎng)幼兒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正如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的:“藝術是實施美育活動的總和,應引導幼兒發(fā)展積極情感,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幼兒藝術教育的意義
1.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的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等全身并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仔細去觀察對象,然后再去想象、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然后用動作或語言和其他非語言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這一過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心理操作是指對那些頭腦中存在的審美意象的操作,它建立在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礎上。幼兒的藝術活動是一種生理機能運動和感知器官協(xié)調的活動。
2.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想象是思維的花朵,創(chuàng)造是藝術的靈魂。藝術活動不是靠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的,而是靠想象來進行的,而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人的潛在能力的表現。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知覺對象所加給審美感知的某些時空和心理限制,達到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觸其物、如嗅其味的設身處地的境界,并且伴隨著極其強烈的情感體驗活動。這種情感體驗是引發(fā)幼兒靈感的動力,幼兒通過良好的啟迪和引導,其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時空,邁越古今。他們能大膽、浪漫、無拘無束的表現童心、童趣。通過不拘一格的新奇創(chuàng)意,使自己的思維超然物外,超越時空,畫出超乎尋常的作品。
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作能力、創(chuàng)作個性的培養(yǎng)。幼兒天生就具有創(chuàng)造的潛能。幼兒總是帶著高度的好奇心去對待周圍的事物,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擺弄,去發(fā)揮想象、去創(chuàng)造。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地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造本領,為幼兒提供多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創(chuàng)造形式。讓幼兒選擇感興趣的,久而久之,幼兒就會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造的本能。每個幼兒都有創(chuàng)造力,關鍵是教師如何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調動他們想做的欲望。創(chuàng)造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應該不斷累積幼兒的經驗,當他們的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他們自然有創(chuàng)造的靈感。
3.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全完善
教育部《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藝術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的具體、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激發(fā)人的情感,調動人的心理功能。以美感人、以情動人,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學前兒童由于思維具有直觀性和具體
形象性,情感占優(yōu)勢,認識過程常有很大的情緒性。藝術活動使人活潑、開心,它不但影響幼兒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和情操,還能促進幼兒活潑愉快的性格的形成。
幼兒在藝術教育中充滿了情感色彩。在藝術活動中,幼兒聚精會神地圍繞自己獨特的情感線索,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每個人都生發(fā)出一個獨特的中心意義。同時他們沉浸在藝術所帶來的愉悅之中。除了用語言來敘述這種愉悅之外,幼兒還會用動作、表情等來表達這種自然和真實的感受。教師就要提供他們一個情感溝通與滿足的表現機會。他們會用唱歌、跳舞、繪畫或手工這種外在的符號形式盡情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內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藝術與他人交流的喜悅。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并由藝術這種符號化的人類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領域。豐富和發(fā)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發(fā)展。
(二)幼兒藝術教育的方法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fā)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4.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