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科學常識
20世紀以來的自然科學發(fā)展歷程中,出現(xiàn)了以相對論、量子力學、基因理論和系統(tǒng)理論創(chuàng)立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科學革命,從而使自然科學的認識領域突破了宏觀世界,迅速向宇觀、微觀和中觀世界進軍。
一、現(xiàn)代宇宙學
現(xiàn)代宇宙學是在天文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主要研究宇宙的本質、結構、空間分布以及演化規(guī)律。
(一)現(xiàn)代宇宙學的理論基礎
廣義相對論是現(xiàn)代宇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廣義相對論建立了空間、時間是隨著物質分布和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理論.從而為現(xiàn)代宇宙學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廣義相對論認為,空間一時質上是物質客體的廣延性和持續(xù)性,它本身不是獨立存在的。這一思想由于其革命性和數(shù)學形式上的深奧.在一段時間里不為科學界所接受。但由于得到越來越多的實驗證實,今天廣義相對論已被公認為研究大尺度時空的理論基礎。這些實驗主要包括:(1)水星近日點的進動;(2)光譜引力紅移;(3)光線在引力場中偏轉。自此.廣義相對論被科學家稱為“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二)宇宙研究的觀察手段
1.多普勒效應與譜線紅移
多普勒效應是物理學測定物體運動速度的有力手段。它描述了這樣一種現(xiàn)象,即面向觀察者運動的光源譜線(與靜止光源相比)將向高頻(即光譜藍端)移動,而背向觀察者運動的光源譜線將向低頻(即紅端)移動,波長的相對移動量與相對運動速度成正比。
1929年,美國科學家哈勃在仔細研究了一批星系的光譜之后發(fā)現(xiàn),除個別例外,絕大多數(shù)星系的光譜都表現(xiàn)出紅移.而且紅移量大致同星系的距離成正比。如果將紅移解釋為多普勒效應,那就意味著所有星系都在離地球而去。其退行速度和與地球的距離成正比。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證實了宇宙是不斷膨脹的,它不僅說明宇宙的無限性,也說明物質運動的絕對性,還說明宇宙在不斷地演化和發(fā)展。愛因斯坦本人根據(jù)這一發(fā)現(xiàn),自動放棄了“靜態(tài)宇宙結構模型”。
2.電磁波的應用
電磁波可以傳遞宇宙的各種信息。通過電磁波傳遞宇宙的各種信息。天文學家們可以對宇宙的結構、起源和演化進行研究。比如,利用光學望遠鏡可以接收到可見光傳來的天體信息;利用射電望遠鏡可以接收天體傳來的射電波;利用裝置著探測天體的紅外線、紫外線、χ射線和γ射線等各種儀器的
衛(wèi)星、高能天文臺,接收全部電磁波傳來的信息,研究不同類型的天體狀況,分析宇宙的結構和它們的演化過程。
(三)宇宙演化的大爆炸模型
在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這一模型認為.宇宙起源予160億年前溫度和密度極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的時刻就是今天所觀察到的宇宙的開端;當時的溫度高達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極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問只有由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tài)物質混合而成的“宇宙湯”;大爆炸后,四種基本力,即引力、強力、弱力和電磁力逐一地分化出來;后來,物質形態(tài)依次演化為原子、氣態(tài)物質、各種恒星體系.最后發(fā)展成今天的宇宙。
1965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fā)現(xiàn)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又稱3K背景輻射,是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其對應到的溫度為3K。該發(fā)現(xiàn)為大爆炸理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jù)。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