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隱私和隱私權”說課稿
【應試者作答摘錄】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的說課課題是“隱私和隱私權”,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來說。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隱私和隱私權”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五課“隱私受保護”中第一框題的內(nèi)容。在此之前,通過對第三、第四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jīng)了解了人格尊嚴權中的幾項具體權利,如名譽權、肖像權和姓名權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法律對保護公民人格尊嚴的某些規(guī)定,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權利。通過本框的學習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人格尊嚴的神圣不可侵犯,也為下一課“尊重和維護隱私權”做好鋪墊。因此本課承前啟后,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學習與能力目標要求
(1)知識目標
、偈箤W生掌握隱私的含義,隱私權的內(nèi)容。
、谀軌虺吻咫[私即丑事的錯誤觀念。
③知道法律對公民個人隱私包括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予以明確的保護。
(2)能力目標
能夠自主地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關案例,正確判斷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崇尚人性與個性。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隱私的含義,隱私權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保護隱私的必要性,隱私權的含義與內(nèi)容。
我確立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jù)主要有三點:
(1) 針對學生對個人隱私認識上的偏差:由于長期受封建觀念的影響,有許多人總是認為“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錯誤地把隱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確認識個人隱私,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對學生成長十分必要。
(2) 針對學生隱私經(jīng)常受到侵犯的事實:在我們身邊經(jīng)常有老師私拆學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記的現(xiàn)象,盡管出于善意,但卻嚴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隱私。學習隱私的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積極維護個人隱私權。
(3) 針對學生經(jīng)常侵犯他人隱私的現(xiàn)實:由于對個人隱私認識不夠,學生侵犯他人隱私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甚至較為普遍。尊重他人的隱私,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yǎng)、法律素質(zhì)和道德境界,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
二、說教法
1.討論式教學
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設置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來提高學生的隱私意識,從而也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學
在講述保護隱私的必要性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學法,設置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境,然后讓學生來推測、想象事件的結果,最后教師進行歸納說明,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學習。
3.體驗式教學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情感。三、說學法
現(xiàn)代教學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我認為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會學、善學、喜歡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1.合作學習
在突破教學重點“隱私的含義”時,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共同歸納出隱私的內(nèi)涵。在澄清“隱私”與“丑事”的關系時,我將學生分成兩組,展開討論,進行辯論,形成正確的觀點。通過這種合作學習,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補,培養(yǎng)合作意識。
2.探究學習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針對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報社侵權案、拆信風波等,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閱讀分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上述行為是否正確?說明理由。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這樣做有何意義等。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學生的技能、情感、態(tài)度得以提高。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案例導入)讓學生看完案例后,老師提問:
(1)如果你是盼盼,你怎么看待小麗、思思和老師的做法?
(2)你認為在生活中哪些應該屬于我們的個人隱私?
學生討論、發(fā)言后,老師歸納導入:人人有隱私,人人享有隱私權。
2.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中,我主要采取討論、情境、體驗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的方式。
(1)什么是隱私是本課的重點,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僖龑W生對P46頁的材料進行閱讀,對小紅的做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明小紅是否應該這樣做,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隱私意識。
、谝髮W生運用所學知識對 “隱私”兩個字做一個解釋,學生回答:“隱”是隱藏,不為人所知或不欲為人所知的意思。“私”是與公無關,是個人之事。對此,我還舉了兩個例子:第一,甲在偷東西,被乙發(fā)現(xiàn),乙報警,甲被抓獲。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隱私權。第二,甲父母離婚,乙知道后大肆宣揚,乙是否侵犯了甲的隱私權。
通過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隱私的含義。
多媒體顯示:構成隱私的兩個要件,并說明“私”是隱私中的前提條件,決定了隱私的范圍。
、墼谥v解“隱私”與“丑事”的關系時,我將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辯論,正方:隱私就是丑事;反方:隱私不是丑事。通過學生的討論、辨析,得出隱私的正確含義與內(nèi)容,使學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隱私的內(nèi)涵。
(2)對于保護隱私的必要性這一難點,我主要采取了情境式和體驗式教學的方法。如設置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境,然后讓學生來推測、想象事件的結果。也可以引導學生列舉一些自己看到、聽到、了解到和體驗過的事例,談談如果這些行為不受保護會怎樣,保護這些行為有何好處,引出保護隱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隱私權的含義與內(nèi)容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我主要采取討論式和情境式兩種教學方式。
①通過“報社侵權案”引出隱私權的含義。
②通過分析“派出所非法搜查案例”,了解合法搜查的條件,說明隱私權首先是指個人生活的安寧權,即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③“銀行、郵局一米線的設定”有何作用?對你有何啟發(fā)?引出隱私權還包括:個人信息的保密權。
、芡ㄟ^對老師拆看學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領導檢查下屬信件現(xiàn)象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討論,使學生明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從而過渡到下一課的內(nèi)容--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隱私,每個人都有隱私權,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可以維護個人的人格獨立和人格自由,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安定。我們要逐步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養(yǎng)成尊重他人隱私的習慣,增強依法維護隱私權的意識。
(要求:學生對著板書自己梳理一遍,談談這一課你明白了什么?)
4.板書
板書要講究直觀、系統(tǒng)、簡潔明了并突出重點,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所學的知識。以下是本課的板書:
隱私和隱私權
一、人人有隱私
1.隱私的含義
“隱”,不為人所知或不愿為人所知的。
“私”,與公無關,私人之事。
2.隱私的內(nèi)容
3.保護隱私的必要性
二、讓自己心靈有個家的權利
1.隱私權
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2.保護隱私權的意義
3.隱私權的具體內(nèi)容
(1)私人生活安寧權
(2)私人信息的保密權
(3)私人通信的秘密權
(4)個人對其隱私的利用權
4.不得濫用隱私權
5.課外作業(yè)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我設計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如:讓學生做社會調(diào)查,調(diào)查身邊發(fā)生的關于隱私權受到侵犯的事例及其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影響,并制作一份相關內(nèi)容的板報。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學法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知識,盡量做到兩個突破:
第一,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盡量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體現(xiàn)“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讓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我說課的內(nèi)容完畢。謝謝大家!
【名師點評】
該說課稿總體能體現(xiàn)課改理念。教學目標設計全面,不僅注重知識目標,而且重視了能力和情感目標。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重點、難點分析準確;能夠體現(xiàn)知識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學科知識整合。課堂導入自然貼切,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法方面能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流程的設計合理、靈活,并具有開放性;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并能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最后加入了說板書設計和作業(yè),使說課更為完整。但在學法與教法的分析中,稍顯單薄與不足。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說課的說理性,滲透更多的課程理念,加入更多的彈性設計,使說課的開放性與生成性得到體現(xiàn)。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