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1868年,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出版了( ),對當時的心理學發(fā)展成果進行了總結,烏申斯基因此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A.《大教學論》
B.《人是教育的對象》
C.《教育心理學》
D.《教育心理大綱》
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納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納量表》
C.《比納一推孟量表》
D.《韋克斯勒量表》
3.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 )。
A.初創(chuàng)時期
B.發(fā)展時期
C.成熟時期
D.完善時期
4.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不能回憶或再認的主要原因是( )。
A.無適當提取線索
B.信息相互干擾
C.痕跡消退
D.壓抑
5.根據(jù)遷移發(fā)生的方式,遷移又可分為( )。
A.正遷移和負遷移
B.積極遷移和消極遷移
C.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
D.特殊遷移和非特殊遷移
6.下面有關操作的特點正確的是( )。
A.物質(zhì)性、外顯性、展開性
B.觀念性、內(nèi)潛性、簡縮性
C.觀念性、內(nèi)潛性、展開性
D.物質(zhì)性、外顯性、簡縮性
7.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學習策略稱為( )。
A.組織策略
B.計劃策略
C.復述策略
D.調(diào)節(jié)策略
8.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測定稱為( )。
A.配置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9.教師在講課時要求有必要的走動和手勢,以增強學生感知的效果,其所依據(jù)的感知規(guī)律是( )。
A.強度律
B.差異律
C.活動律
D.組合律
10.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稱為( )。
A.原型
B.定勢
C.變式
D.問題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