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非選擇題 |
第 4 頁:選擇題答案 |
第 5 頁:非選擇題答案 |
1.D
【解析】古希臘半島有兩個奴隸制國家斯巴達和雅典,由于地理的、政治經濟的原因兩者的教育體制不同、目的不同、內容與方法也不同,題干指的是雅典的教育。
2.B
【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少年表現(xiàn)出追求獨立的傾向,但他們的認識水平還很低,所以是“危險期”。
3.C
【解析】品德是個體現(xiàn)象,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具體體現(xiàn)。
4.B
【解析】盧梭認為讓兒童順其自然發(fā)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認為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是越好的教育。
5.D
【解析】由教育學理論可知,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諾篤爾普。
6.C
【解析】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也是教師工作的目的和使命。
7.D
【解析】題干是目標管理的名詞解釋。
8.C
【解析】人身權包括人身自由權、身心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等,因此它是公民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內涵最豐富的一項權利。
9.C
【解析】課程論側重研究“教什么”,教學論側重研究“如何教”。
10.D
【解析】蘇格拉底“產婆術”的教學原則與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原則相一致,均強調引導性和啟發(fā)性。A屬于循序漸進原則,B屬于因材施教原則,C屬于鞏固性原則。
11.C
【解析】“習”與“溫”皆指復習、鞏固,因此,體現(xiàn)了鞏固性原則。
12.D
【解析】這是韓愈《師說》中對教師作用的闡述。
13.A
【解析】沒有正確的道德認識就不可能產生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知是其他要素的基礎。
14.B
【解析】由授課制演變史可知,l6世紀的歐洲是班級授課制的首行時代。
15.A
【解析】環(huán)境為人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16.B
【解析】論辯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
17.C
【解析】讓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18.B
【解析】教學大綱不僅是教師教學的直接依據(jù),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9.C
【解析】復式教學是兩個以上年級內進行的,學生多少無關,主要取決予教師的多少,而且在復式教學情景下,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只有C是正確的。
20.B
【解析】目標評價模式其他的步驟都是圍繞目標展開的,所以確定目標是最為關鍵的步驟。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
【解析】高等學校是近代才出現(xiàn)的一種學校教育類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是前四者。
2.BDE
【解析】弗洛伊德和孟子是“內發(fā)論”的代表。
3.ABCE
【解析】不聘與題干不符。
4.ABD
【解析】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促進了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啟蒙思想運動提出了自由、平等的思想l人本主義哲學的產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產生。
5.ABE
【解析】技能型課程和知識型課程是按課程功能劃分的。
6.BCDE
【解析】政治背景是從事任何職業(yè)活動都應具備的資格,因此與題意不合,排除。
7.BCD
【解析】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有民主的、權威的、放任的三種。
8.ACE
【解析】對學生的研究,不包括其集體的傳統(tǒng)和成長環(huán)境。
9.BCD
【解析】班集體的形成一般都經歷了組建、形成和發(fā)展三個階段。
10.ABDE
【解析】科技發(fā)展不屬于人力資本投資的范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