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選題
1.B【解析】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工作是變動不居、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還表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各種突發(fā)情況所做出的及時反應、妥善處理的應變能力上,即教育機智。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并不意味著教師的活動必然會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必須經歷艱苦的勞動和長期的積累,包括加強自身素質的鍛煉和提高深入地親近與了解學生,善于反思與探究,機智地開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動涌現創(chuàng)造性。
2.B【解析】A 出自《周易》;C、D項出自《論語》。
3.B【解析】以邊塞詩著稱于世的是岑參。
4.D【解析】英國于1950年承認新中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瑞典于l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5.B【解析】通過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教育同生產勞動之間的關系,從而說明我國封建社會教育與生產勞動是相脫離的。該研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歸納。
6.D【解析】不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關愛學生”規(guī)定和要求的是讓差生退學或離校,及早走向社會,不浪費時間和金錢。關愛學生是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7.D【解析】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教授《風箏》時,不能直接進行講授。
8.B【解析】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為人師表”要求教師要衣著得體,語言規(guī)范,舉止文明。
9.B【解析】對有些偶發(fā)事件應暫時凍結,仍按原計劃進行教學活動,課后處理。
10.A【解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提出班主任工作是學校中的重要崗位,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應作為“主業(yè)”來看待。
11.A【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西條規(guī)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12.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承擔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義務。
13.B【解析】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故答案為B項。
14.C【解析】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樂器是曾侯乙墓的大型銅編鐘。
15.B【解析】題干通過地球和月球類比,推出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要削弱這個類比推理作出的論證,就要指出這兩種現象不可比,各選項對題干都有所削弱,但B項削弱的力度最大,故選B項。
16.B【解析】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fā)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yè)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chuàng)制、新通訊手段的發(fā)明。公共汽車和飛機都以內燃機為動力。
17.D【解析】題干所指的是農業(yè)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73年10月,袁隆平發(fā)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我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我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
18.B【解析】科舉制是要考試的,答案選B項。
19.C【解析】三國協約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而不是美國,排除②,答案選①③④,選C項。
20.B【解析】漢語的音節(jié)結構嚴密,每個音節(jié)都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組成。
21.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如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予以勸阻、制止或向有關部門提出’檢舉或控告。
22.D【解析】我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教師對學�;蛘咂渌逃龣C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蛘咂渌逃龣C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23.B【解析】在電和磁的研究過程中,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才為發(fā)電機的發(fā)明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第二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礎。
24.A【解析】本題考查成吉思汗的成就,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元朝是忽必烈,滅亡了南宋也是忽必烈,行省制度是元朝才創(chuàng)立的,答案只能選A項。
25.C【解析】這道題不一定知道確切的時間,可以進行邏輯推斷。首先,《論語》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寫出來的,而《春秋》是孔子修訂的,所以《論語》在《春秋》之后。而《詩經》中最早的作品大約成于西周初期。
26.C【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27.D【解析】第三學段側重對文章表達順序、作者思想感情、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等的把握,句中的表述不全面。
28.C【解析】根據模態(tài)命題對當關系,不必然P等價于可能非P,故C項正確。
29.A【解析】由題干“有評委給所有參賽者都投了通過票”,等值于“所有的參賽者都得到了該評委的通過票”,即所有參賽者都至少得了這個評委的這一張通過票,所以A項正確;但并不能由此推出所有參賽者是否通過,故B項錯誤;由“有的評委給所有參賽者投了通過票”是特稱肯定命題,不能由此推出“有評委沒有投參賽者的通過票”的真假,故C項錯誤;也不能確定給所有參賽者投通過票的評委的人數,因此D項錯誤。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章節(jié)習題匯總 | 《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匯總 | 《教育知識能力》章節(jié)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