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答案解析 |
2009年北京市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教育心理學》試卷
一、選擇題
1. 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亞杰所描述的___________階段表現得最為明顯。
A.感知運動 B. 前運動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2. 個體的某種品質或特征給人以清晰、鮮明的印象,以致掩蓋了對他的其他品質和特征 的判斷,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
A.近因效應 B.暈輪效應 C.投射效應 D.刻板效應
3.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了__________遷移理論。
A.關系轉換說 B.相同要素說 C.形式訓練說 D.認知結構說
4. 在教學活動前,教師為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個別差異以及安排教學所進行的評價稱 之為________________。
A. 形成性評價 B.標準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 D.診斷性評價
5. 學生經常利用畫表格的方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類,這是運用了____________。
A. 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模式再認策略 D.組織策略
6. 下列哪個不屬于操作技能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
A. 物質性 B.外顯性 C. 觀念性 D.展開性
7. 個體在單位時間內對事物反應的總量體現了創(chuàng)造性在______________方面的品質。
A. 可逆性 B.變通性 C.獨創(chuàng)性 D.流暢性
8. 學生掌握了“銅”、“鐵”等概念之后,再學習“金屬”概念,這種學習是________。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派生類屬學習
9. 老師經常用發(fā)小紅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勵學生的良好行為,這種改變學生行為的方法是_________。
A.示范法 B.系統(tǒng)脫敏 C.代幣獎勵法 D.認知調適法
10. 在韋納的歸因理論中,努力屬于內部、_________因素:
A.穩(wěn)定、可控 B.不穩(wěn)定、可控 C.穩(wěn)定、不可控 D.不穩(wěn)定、不可控
二、填空題
11.個人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tài)稱為_________。
12.個體的自我意識發(fā)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_________自我的過程。
13.根據知識表述形式不同,可以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與_________。
14.在團體輔導中,___________是領導者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成員的一種移情性理解,并把這種理解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
15.教育性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_________及其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心理現象及其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
16.在技能練習的中期,練習成績出現的暫時停頓現象稱為____________。
17.在測驗中,代表測驗的穩(wěn)定性和一直性程度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
18.一個人熟知某種物品的常規(guī)用途后,很難想到該物品的其他用途,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
19.群體規(guī)范是群體中每個成員必須遵守的思想和_____________的標準。
20.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把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地從事某一活動的主管判斷稱為______________。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