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粘附分子及趨化因子的表達↓
白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附↓
向炎癥部位的游走與滲出↓
(2)調節(jié)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
致炎因子: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1-
6、8、11-13,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抑制致炎
因子的基因轉錄;
抗炎因子:IL-10和IL-1受體拮抗劑; 促進抗炎因
子的表達。
(3)抑制NOS的活性:
NO能增加炎性部位的滲出、水腫形成及組織損傷等。
2. 免疫抑制作用
、倬奘燃毎耐淌珊吞幚怼 ,淋巴細胞的識別↓ 、淋巴母細胞的增殖↓ ;
、诩铀倜舾袆游锪馨图毎钠茐暮徒怏w→血中淋巴球↓;人淋巴細胞移行至組織→血中淋巴球↓;
③治療量抑制細胞免疫,從而抑制遲發(fā)性過敏反應和異體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也減輕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癥狀;
、艽髣┝扛蓴_體液免疫,抗體生成減少;
、菹庖叻磻碌难装Y反應。
3. 抗毒作用:
提高機體對細菌內毒素的耐受力。
、俜(wěn)定溶酶體膜而減少內源性致熱源的釋放
、谝种葡虑鹉X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反應性。
4. 抗休克:
抗炎、免疫抑制、抗毒作用的綜合結果,也與以下因素有關:
①加強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
、跀U張痙攣血管,降低血管對某些縮血管物質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環(huán);
、鄯(wěn)定溶酶體膜,減少心肌抑制因子(myocardialdepressant factor,MDF)的形成。
5. 血液、造血系統(tǒng):刺激骨髓造血機能
增高(功能低下):紅細胞、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
降低: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和嗜堿白細胞。
6. 中樞神經(jīng):興奮性提高,可誘發(fā)精神失常。
精神病、癲癇患者慎用
7. 其他作用:
增加胃酸與胃蛋白酶分泌,提高食欲,促進消化。
*大劑量誘發(fā)或加重潰瘍。
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短效:氫化可的松、可的松
中效:潑尼松、潑尼松龍、曲安西龍
長效: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抗炎最強)
【體內過程】
吸收:口服、注射均易吸收;局部用藥大量可致全身作用.
分布:90%與血漿蛋白結合(80%與皮質激素轉運球蛋白,(transcortin, corticosteroid binding globulin,CBG)結合),10%為游離型;
相關推薦:2010執(zhí)業(yè)藥師藥事管理與法規(guī)模擬題及答案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