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jié)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
第 3 頁:第二節(jié) 血細胞生理 |
第 5 頁:第三節(jié) 生理性止血 |
第 6 頁:第四節(jié) 血型和輸血原則 |
第二節(jié) 血細胞生理
一、血細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過程:
血細胞的生成過程包括增殖、分化、成熟和釋放的全過程。造血細胞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不同階段的變化過程與造血微環(huán)境及各種因素的影響與調(diào)節(jié)密切相關(guān)。
二、RBC生理
1.RBC的數(shù)量和形態(tài)
(1)RBC的數(shù)量:我國成年男性(4.0~5.5)×1012/L;我國成年女性(3.5~5.0)×1012/L;成年男性Hb濃度約為120~160g/L;成年女性Hb濃度約為110~150g/L。
(2)RBC的形態(tài):正常RBC成雙凹圓碟形,無細胞核。成熟的RBC無線粒體,糖酵解是其獲得能量的唯一途徑。
2.RBC的生理特征與功能
(1)RBC的生理特征
1)可塑變形性:正常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變形的能力,RBC的這種特性稱為可塑變形性。在通過口徑比它小的毛細血管和血竇孔隙時,RBC常需要變形,所以可塑變形性是RBC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特性。
2)懸浮穩(wěn)定性:將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靜置,盡管RBC的比重大于血漿,但正常時RBC下沉緩慢,表明RBC具有穩(wěn)定地懸浮于血漿中的特性,稱為RBC的懸浮穩(wěn)定性。
通常以RBC的第一小時末下沉的距離表示RBC沉降的速度,稱為RBC沉降率,簡稱血沉。
某些疾病(肺結(jié)核,風濕熱等)時,多個RBC彼此能較快的以凹面相貼,形成RBC疊連。疊連以后,其表面積和容積比值減小,與血漿的摩擦力減小,于是血沉加快。疊連形成的快慢主要取決于血漿成分的變化,而不是RBC本身。
3)滲透脆性:RBC在低滲鹽溶液中發(fā)生膨脹破裂的特性稱為滲透脆性,簡稱脆性。滲透脆性越大,細胞膜抗破裂的能力越低。
(2)RBC的功能:主要功能是運輸O2和CO2;其次,RBC含有多種緩沖對,對血液中的酸、堿物質(zhì)有一定的緩沖作用;此外,RBC還具有免疫功能。
3.RBC的生成和調(diào)節(jié)
(1)紅細胞生成所需物質(zhì):蛋白質(zhì)和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葉酸和維生素B12是RBC成熟所必需的物質(zhì)。
(2)RBC生成的調(diào)節(jié):
1)爆式促進活性:促進早期紅系祖細胞爆式集落形成。
2)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促進晚期紅系祖細胞增殖,促進可識別紅系前體細胞分化和骨髓釋放網(wǎng)織RBC。
3)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血漿中EPO濃度,促進紅細胞生成;而雌激素則可降低紅系祖細胞對EPO的反應性,抑制RBC的生成。
4)此外,其它的激素如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也可促進RBC的生成。
4.RBC的破壞:RBC平均壽命120天,大部分衰老的RBC是在骨髓、脾被巨噬細胞吞噬,稱為血管外破壞;少部分的衰老RBC在血管內(nèi)受機械沖擊而破壞,稱為血管內(nèi)破壞。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