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矛盾
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計劃指標投放不均,全國各省(區(qū)、市)有高考分數(shù)“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為首的大城市,因為高等教育資源集中,歷年來考生錄取率較高。而一些人口較少、錄取率較高的西部省份也嚴防“高考移民”。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擔心異地高考政策一旦出臺,會引發(fā)很多“投機者”奔赴“低地”,甚至引發(fā)新一輪“高考移民”。由此,異地高考放開多大程度,門檻多高成為最集中的兩個焦點。
當下,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仍供不應求,如果一刀切地容許隨遷子女在就讀地參加高考,勢必對流入地帶來不小沖擊,甚至會引發(fā)“教育移民潮”,造成這些地區(qū)教育資源供應緊張。此外,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來說,還可能導致人口膨脹,交通、醫(y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不堪重負。
解決某一群體的利益問題,不能以侵害另一群體的利益為代價。推行異地高考,應從實際出發(fā),兼顧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利益,考慮城市的承受能力。因此,推行異地高考不宜操之過急,不宜一刀切,而應謹慎從事,平衡好各方訴求。惟有如此,才能減少阻力,推進改革。
專家建議
這個被媒體稱為“異地高考民間方案”的發(fā)布會,也得到了來自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多名專家學者的支持。
而就在此前的10月26日,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中國法學會教授郭道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海波等15人聯(lián)名向總理上書,建議立即廢止教育部關于高考戶籍限制的規(guī)定,將高考報名條件改為考生的學籍所在地,并實行全國統(tǒng)一高考,同時呼吁取消大學招生的地域歧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給學生和高校更多的選擇權,改變現(xiàn)在的“偽自主招生”,他提出:“當原有的高度壟斷的高考錄取計劃體制不復存在時,戶籍制對高考的綁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這個改革思路如果能夠?qū)崿F(xiàn),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形容,就好像中國的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美國高校會要求學生擁有美國戶口嗎?”
知名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對記者表示,據(jù)他了解,教育部已經(jīng)開始制定方案,以回應異地高考這一民生問題。但他說,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諸多重大敏感社會問題,這個方案一定會做得很艱難,考驗方案制定者的智慧。